
在达马镇中心小学和孩子们交流

向驻村干部了解情况
□四川调研团 熊雁晖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监督司)
那天,我走下楼梯时,一个稚嫩而略显笨拙的童声传来,在努力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汉语课文。我不禁被吸引过去,看到四个席地而坐的藏族女娃娃,其中有两个手捧着课本,用手“指读”着课文,尽管那么的不标准、那么的不连贯。我不敢纠正,因为不忍心打扰她们的认真与投入。直到一个女孩子抬头发现我的存在,羞涩的一笑,反而让我不禁红了脸。
看着她纯真求知的眼神,我开始为她们读书,一来掩盖自己的紧张与尴尬,二来也算弥补自己“乱入”带来的干扰。我读她们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偶尔要停下来纠正她们的发音。“这个念‘天都(du)峰’而不是‘天都(dou)峰’”,女孩因为自己的错误略显局促。我赶紧说,这个字是多音字,du和dou都是对的……短短的十来分钟过去了,同伴招呼我该离开了。没来得及说“再见”,我就向车门跑去。准备上车时回望,发现那两个女孩站了起来,在向我摆手示意再见。
瞬间眼眶湿润,这一刻我恍惚了,到底是谁在教谁?无以回报,只有鞠躬回谢。虽然我知道她们不一定懂其中的涵义,但当时的我只想到了这个举动。
回到北京,顺畅的呼吸,回想这一画面我不禁还会鼻酸。短短5天的调研,期间让我感动的瞬间还有很多:打点滴坚持工作的挂职副书记、一个月只能洗一次澡的驻村干部、不脱贫誓不回蜀的第一书记、志在弘扬藏药文化的藏医传人……当然还有可爱的团友们,为了照顾他人坐最不舒服位置而前赴后继倒下的、吐得昏天黑地依旧坚持的、自己不舒服却不言声自我消化的、同伴倒下忙前忙后找车又陪伴就医的、与高反和平共处时刻保持激情带领大家继续战斗的……
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缺氧不缺精神”,或许这些是这次调研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牢记在心,尽力把这些正能量传播出去、推广出去,希望有一天还可以再回到那个纯洁而让人坚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