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三水”搭建致富“金桥”
——湖北十堰市房县水利发展纪实

  □通讯员 张启龙 孙淑芬

  一汩汩清澈的泉水,甘甜柔美,它滋润着湖北十堰市房县50万儿女,12.5万亩农田。

  一座座水利工程,固若金汤,它让全县百姓享受到更多水利建设管理带来的“红利”。

  饮水、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水”工程建设福祉民生,为房县农民致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搭建了一座“金桥”。近5年,房县水务局解决1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5万亩,水土示范区建设跨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饮水工程解民忧

  “半夜起来去抢水,日头当顶水未归,倚门望夫含酸泪,但见水桶空稀稀”的歌谣,生动再现了房县农村百姓缺水喝的艰难。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困难人口饮用到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房县将饮水工程建设列入恵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在用活用足国家专项资金的同时,实施县财政自筹,吸纳民间资金,把饮水工程建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5年来,房县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吸纳民间投资1300万元,兴建集中连片供水工程122处,解决了20个乡镇、84个村(居)、18.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由“十一五”的70%上升到95%。

  民资首次进入饮水工程建设领域。前年,房县民营业主张志国自筹资金近100万元,完成建设了窑淮镇观音堂、铺沟、三叉等3座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工程全部投入使用,受益人口达3个村6000余人。

  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大,县、乡、村联合出钱出力,提升工程建设的总量。2017年,县财政自筹4527万元,管槽开挖回填由受益乡镇承担,村级组织协调土地占用,形成了工程建设“大合唱”。今年以来,完成建设饮水工程达49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因乡、因村制宜建工程,破解决老百姓饮水难,让农民依托供水发展产业致富。据悉,房县把饮水项目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城区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针对城市圈的扩展,以县自来水厂为水源,延伸管网,保障城郊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工程在满足项目区供水基础上,合理兼顾特种水产养殖、食用菌、畜牧业等产业发展用水。

  土城镇、青峰镇、沙河乡农民依托供水工程,发展大棚香菇,成为全县香菇产业致富的排头兵。目前,全县栽培香菇农户6万多户,年均生产优质耳菇1.6万吨,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各地,年出口创汇8000多万美元,栽培耳菇农民年人均增收1200元。

  房县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目标的实现,为百姓带来丰厚的实惠。尹吉甫镇沈家湾村农民葛帮友,看到厨房里水龙头流出白哗哗的清水,满脸绽开欣喜的笑容,连声说水好、共产党好!

  水利工程助增收

  2017年8月12日,房县红塔镇五将村农民楼泄福在起挖莲藕,尽管今年遭遇连续大旱,由于提水泵站和节水渠道工程发挥的作用,老楼家的4.2亩莲藕遇旱不减产,预计实现销售莲藕收入3.1万元。楼泄福喜滋滋地告诉笔者,要不是水利服务队帮助建设水利工程,我家的藕田只能望天收,还要吃国家的救济。现在收入高了、脱贫了,全家5口人整天乐哈哈的!

  房县“十年九旱”,中部平坝乡镇主要产粮区尤为明显,对此,房县针对“六大”万亩灌区渠网分布,老化失修的历史遗留问题,投入资金2.39亿元,分年度改造跑冒滴漏的土渠,建造高效节水渠道551.3公里。建设后的节水渠道水利用率由不到40%达到目前的85%。

  为了建设高标准小农水工程,打通最后一公里渠道,架起干群“连心桥”,房县对全县灌区干、支渠系硬化,配套小型节水设施,解决当地农民最渴望但又无力解决农田灌溉“卡脖子”的问题。近5年,投入1.6亿元,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59座,“康复”后的水库年新增蓄水800多万立方,总蓄引水量达1.2亿立方,新增、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2.5万亩。

  打通服务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群众最关心的是边远分散的农田“毛细血管”。对于这些修修补补的小水利项目,在国家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房县每年挤出180万元,支持灌溉渠道的建设,消除农田灌溉“死角”。

  保证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才是粮食丰产丰收的关键。房县水利人员总结经验,根据灌区农田高程,布设又能灌溉又能排涝的节水渠道。2014年3月,军店镇指北村改造灌排两用渠道,当年水旱灾情交替发生,但依然对粮食收成没有产生丝毫的影响,反而每亩增产粮食150余公斤。

  5年间,房县通过小水利、小农水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水利工程713处,新修、防渗加固跑、冒、漏、滴渠道659公里,项目区年新增粮食1120万吨。助粮丰产、丰收,小水利功不可没。

  房县窑淮镇观音堂村600多亩连片农田,因缺水,水田变旱地,农民层层上访。2013年2月,县水务局通过招投标,县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公司中标开工建设小农水工程。当年,兴建的小农水渠道延伸到田间地头。如今,在清泉滋润下,稻谷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疏通水脉,架起了干群的“连心桥”。2016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5.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8350元,全县水事案件、涉水信访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水保工程美环境

  房县版土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目前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位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和水质影响控制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频繁的自然灾害,造成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182.5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量1444万吨,年均侵蚀模数6616吨平方公里,相当于年流失耕地4.13万亩。

  改善生态环境,分享生态红利,是推进水土治理的主要抓手之一。按照“山上防护林,山腰用材林,山脚丘陵经济林,山下沟川吨粮田”的指导思想,房县采取“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末位淘汰制”的办法,奖优罚劣。有一年,某镇一条流域治理没有通过达标验收,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暂停项目资格;相反,姚坪乡坪沟河小流域治理进度快、质量高,县里优先扶持,提前完成治坡、治水任务。

  治理固水保土工程,房县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耕措施,实施标本兼治。植物措施以生长快的本地树种板栗、香椿、刺槐为主,同时引进经济价值较高的冬枣、薄壳核桃等优良品种;工程措施上修建旱地水窖、蓄水池、沼气池、维修山塘、整治溪沟、改造河道,建设基本农田。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行生态移民、山羊圈养,促进群众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提高群众治理的积极性。

  治理水土,责任连锁到人。房县实行县、乡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落实责任区小流域水土治理工作,限期不达标者,就地摘掉责任人的“乌纱帽”。5年来,全县开展生态离任审计86人次,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政机关责任人5人,取消磷化工等有污染风险的招商项目10多个,投资额度超过20亿元。

  建立生态水土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房县将水保工程的监督权、审批权、收费权的“三权”制度落到实处,加强水土生态环境案件的查办力度,聘请专兼职水保监督员、管理员138人,依法查处破坏水土保持案件5起,确保了水保工程建管步调一致。

  房县城关镇八里望村治理生态环境大户李建明,利用荒山荒地发展100多亩樱桃苗圃基地,专门向精准扶贫户供应樱桃树苗,指导他们将樱桃产业发展与休闲、旅游、观光有机融合,达到“春赏花(欣赏樱花)、夏吃果(采摘樱桃)、秋观景(观光旅游)、冬看雪(观赏雪景)”,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荒山变绿、农民持续增收。

  近5年,房县完成治理小流域37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5.8平方公里,经果林地面积超过50万亩,境内森林植被覆盖率77.5%,水质、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Ⅰ类或II类标准。

  通过对固水保工程建设,栗子坪、钟岩沟、南谭等3条小流域获得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授予的“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称号。还有姚坪、军店、窑淮等“长治”八期、“丹治”二期工程、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多次受到国家水利部、湖北省水利厅检查组领导的高度好评。

  “醉美”房县,“三水”添彩,水利搭建的“金桥”,孕育了全县百姓致富、农业增收、生态改善的梦想,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9月26日

张启龙 孙淑芬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湖北房县20个指导组督导抗灾救灾工作
湖北:汉江秋汛第三次洪峰来袭 汉江汉川水位再次超警
湖北蕲春县:雷溪河的华丽转身
湖北省丹江口市收看全省河长制第二次月推进视频会
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赵金河到洪湖东荆河检查防汛和工程建设工作
湖北:汉江秋汛第二次洪峰顺利通过汉川
湖北省丹江口市多措并举迎战今年秋汛
湖北:汉川1.3万名干群守望汉江洪峰过境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