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激活视觉水文化 ——引汉济渭水利摄影创作引发的文化思考

2016-03-31

专家参观展览 本报记者 席晶

  □本报记者 席晶 张佳鑫

  一条划分南方与北方的山岭,见证了中华民族不朽的辉煌;一座沟通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的水利工程,书写了盛世治水的灿烂篇章。当摄影遇上了这座岭、聚焦这项水利工程的时候,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3月15日下午,水利部机关阳光走廊,“秦岭深处——引汉济渭2015影像”展览,吸引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解海龙等一批特殊客人。

  群山连绵起伏的秦岭,山坡上忙碌的施工工地,挥汗如雨、光着脊梁开挖引水隧洞的汉子,山沟里期盼过上更好生活的移民群众的眼神……

  这些凝固的瞬间,记录着秦岭深处正发生着的历史性重大变化——引汉济渭工程壮丽而又艰难曲折的进程。

  随后,摄影家、水文化专家、水利专家,以引汉济渭工程的摄影实践为基点,就“水利摄影的现象和特征——引汉济渭摄影与水文化思考”以及行业摄影深入生活、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摄影艺术的根在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

  一水穿秦岭,千秋河渠功。

  据引汉济渭办主任蒋建军介绍,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家“十三五”重大水利工程,也是践行国家西北发展战略布局的水源项目。该工程是陕西省有史以来技术难度最高、建设难度最大、施工条件最苦、运行调度最复杂的水利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以此为选题展开摄影创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管黎宏表示,引汉济渭办和水利摄影家协会组织水利摄影人,多次深入水利工程建设一线采风创作,把镜头对准水利工程,对准水利工程建设者,对准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的人民群众,记录了秦岭深处发生的感人故事,创作了大量文化品质饱满、时代气息浓郁、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

  “引汉济渭工程地处秦岭腹地,地域广阔,山大沟深,人烟稀少,施工条件极差,沿着汉江纤夫小道艰难跋涉,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荆棘杂树;在埋深1000多米的隧道里,又闷又热,接近50摄氏度。在这样严重缺氧的环境中拍摄几个小时,出来时人几乎要虚脱。”陕西省水利宣传中心主任王辛石生动地讲述着影像背后的辛苦与付出。

  水利摄影人和建设者一同劳动,和普通老百姓一起吃饭,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拍摄对象,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正是源于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和对摄影艺术执着的追求,他们爬山涉水,不辞辛苦,努力把这项宏伟工程的每一项创举与实践定格成永恒。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摄影艺术的根就在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这是摄影艺术创作的源泉。

  王瑶表示,引汉济渭摄影创作者既是摄影人又是一线建设者,他们长期跟踪记录,深入生活,对拍摄对象充满感情,体现出行业摄影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水利摄影专题的研讨会,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水利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先明说,“秦岭深处”引汉济渭摄影创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一次成功实践,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次水利摄影创作。摄影艺术的根在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镜头瞄准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

  现场专家们纷纷表示,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投入强烈情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正体会群众的冷暖和爱憎,创作的作品才能真正有温度,才能体现出创作者的情感,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和读者。

  行业摄影发展的方向在于记录行业改革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

  行业摄影,身处行业改革发展之中,用镜头见证和记录波澜壮阔的行业改革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既是便利资源,也是职责使命,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事业,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水利改革发展突飞猛进。最近5年,面广量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祖祖辈辈肩挑背扛吃苦咸水、雨浑水的农村人从此用上了自来水,用上淋浴器、洗衣机,这场用水革命史无前例,意义重大。172项重点水利工程总规模高达1.9万亿元投资,可提高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水利改革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发展。

  很多人因为水利建设改变了人生轨迹,很多人受益于水利改变了人生轨迹,很多人为水利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一家子几代人……身处这样一个公益行业,身处这样一个水利蓬勃发展的时代,水利摄影人有职责用镜头见证和记录波澜壮阔的行业改革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记录这个激情澎湃的水利时代。

  李先明说,行业摄影必须深入研究行业的内在规律。水利摄影者要在钻研摄影专业的同时,深入研究水利行业的专业技术和本质规律,用镜头去发现经典场景,捕捉经典瞬间。只有这样,才能最准确最生动地体现水利工作者特有的形象,体现水利行业特有的场景,才能创作最具有水利辩识度的作品,才能在丰富多彩的摄影艺术作品世界里,奉献水利行业特有的精彩画面。

  王辛石用有思想、有特点、有故事概括了自己从事水利摄影的体会。所谓有思想,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资源开发、水生态治理或是民生水利,处处渗透着水哲学、水智慧和水思想。所谓有特点,江河治理的气壮山河,防汛抢险的惊涛骇浪,水保生态的风光无限,农田水利的民生情怀,城乡供水的款款温情,都有着独特的摄影素材,有着很大的创作空间。所谓有故事,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关系着国计民生,涉及土地、环境、移民、建设等各方面,围绕建设过程,全方位地去挖掘,去创作,有写不完、拍不完的故事。

  水利摄影的实质在于水文化的视觉表达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造。水利摄影本身就是水文化的一部分,实质在于通过摄影器材将活的水利改革事实转变成永恒的视觉影像,实现水文化的视觉表达。

  “画册里有一张照片,一个农民站在那里,望着秦岭深处一片稻田。中国农村文明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一个是稻作文明,一个是麦作文明。秦岭是两种文明的分水岭,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理解秦岭的重要文化属性。”著名摄影家周梅生说。

  水利摄影的“诗外”功夫在“水文化”。没有水文化的积淀,很难创作有影响力的水利摄影作品。中国水文化源远流长,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发展史,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流,就会发现,一部中华民族治水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发展史,许多历史学家都慨叹,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水文化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易经》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的文化源流,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学表达,孔子“逝者如斯夫”的人生慨叹,《诗经》里有关于水的精美绝唱,组成了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厚重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人水和谐的感悟,民生水利的理念,以水定城的思想,不断创新的治水实践,都是传统水文化血脉的发展和延伸。

  “引汉济渭跨越秦岭,也是跨越南北分界线,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水文化内涵,把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交汇交融,通过汉江文化边际滋养渭河文化的枝叶,将长江水文化阴柔之美融入黄河水文化阳刚之气,组成了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水文化复合体。”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凌先有说。《秦岭深处》摄影画册作为当代水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水与人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展现了水利摄影传播水文化的重要功能。

  创新推动发展,实践创造文化。很多水利技术思想有待通过镜头表达,众多抵御台风、洪水的精彩瞬间亟待通过镜头呈现,3亿多农村饮水安全受益群众的喜悦面孔需要新的代表画面,上百项各类重大水利工程及其建设者还期待被纪实……火热的水利改革发展实践呼唤水利摄影不断创新,盛世治水的伟大实践正在升华当代活的水文化。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3月31日

席晶 张佳鑫
责任编辑:林思佚


  相关新闻:
弘扬优秀江河文化 打造生态美丽中国
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水利工程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安顺召开
河海大学《中华水文化》等入选全国首批精品公开课
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暨水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
黄河水文化研究会成立
首届黄河水文化论坛在洛阳举行
淮安建成三项水文化历史遗存保护工程
中国水利政研会座谈研讨水文化建设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