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利网站10月16日讯 山西永和县岔口小流域坝系建设工程作为黄土高原首批启动的15条坝系建设工程之一。自2004年以来,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山西省水利厅等单位有关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当地业务部门的有效组织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水保风景区建设相结合,把坝系工程与滩头治理相结合,把水保风景区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走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建设的新路子。
该小流域坝系建设工程位于永和、隰县与石楼三县接壤地带,距永和县城12.5km,属黄河一级支流。流域内主要包括永和县坡头乡的岔口、白家崖、孙家庄、呼家庄4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
2004年被列入黄河水土保持小流域坝系建设计划,总投资18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02万元,地方匹配583万元。计划新建治沟骨干坝20座,中型淤地坝21座及小型淤地坝36座。坝系建设的总目标是:建成具有拦泥、防洪、淤地、生产等多重功能的沟道工程体系。大力发展以坝地为主的基本农田,开发坝系农业,为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工程于2004年开工建设,在建设模式上,实行了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治沟骨干工程与中小型淤地坝结合,与流域综合治理同步进行。在建设方式上,按照先支毛沟后主沟,先上中游后下游的建设顺序,进行层层治理。积极推行基本建设“三项制度”,全面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透明度”,而且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机械化施工,在单坝投资低、地方匹配资金困难、国家投资少的情况下,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由于所选坝址理想,加之设计合理,所有已建单坝在当地真正发挥了淤地坝的拦泥、蓄洪、灌溉、解决人畜饮水及改善交通和控制沟底下切的作用,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岔口坝系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的理念,创出了一条坝系建设的科学、高效、规范、文明之路。
西峪沟是岔口小流域坝系工程项目区里的支沟,位于永和县坡土乡岔口村内,涉及岔口村里的四个自然村,20世纪70年代末建小型水库一座,2006年建骨干坝2座,淤地坝3座,沟道控制工程已具规模,为进行沟滩联合整治和实施综合治理打下基础。
为了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工程,今年6月至9月,县水务局以西峪沟小流域沟滩联合整治工程建设为契机,对西峪沟小流域开始了综合治理,共上挖机1台,装载机2台,推土机1台,上马劳力120个,总动土石方52.5万立方米,总投资150万元,完成8项工程建设,兴建小型淤地坝2座,新建生产坝20座,垫滩造地280亩,开挖排洪渠230多米,建跌水12个,新建和整修道路5000米,埋设涵管102米,机修梯田60亩,整治一座水库、两座骨干坝的土场和坝坡的绿化美化,营造水保林3500亩,栽植路旁树1600株,使综合治理面积达到总面积的76%。
该工程在建设上实现了三个结合,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水保风景区建设相结合,营造风景林,发展小鱼塘,规划狩猎场,高标准高质量和优化美化治理。把坝系工程与滩头治理相结合,在大中小坝相配套的同时,大力建设坝滩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把水保风景区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规划建设观光农业、花果山、垂钓场、狩猎场等,为发展旅游业打基础,打造精品工程,为黄土高原坝系工程建设创出一条新路。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