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六大体系构筑岭南水乡与生态水城
——广州以水生态文明铸就碧水羊城

2017-10-18

广州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力促进水环境改善 广州水务局供图

广州以水生态文明建设,铸就碧水羊城。邹锦华 摄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自古以来,广州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这里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突破口,先试先行,开拓创新,以构筑“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环境生态自然、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管理高效科学、水文化异彩纷呈和水经济可持续发展”六大体系抓手,着力构筑岭南水乡与生态水城,铸就碧水羊城,取得明显成效。

  集约安全的水资源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区域内人口的急剧增长,水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广州围绕“水更清”总体目标,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2013年3月,根据水利部要求,广州提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申请并获批准。经过不懈的努力,截至2016年底,广州完成71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阶段性目标,25项指标全面达标。2017年7月,广州市顺利通过了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组的评议。

  试点建设期间,全市用水总量逐年下降,2013-2016年,全市年用水总量分别为68.44亿立方米、67.05亿立方米、66.14亿立方米和64.53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了预定控制目标。

  通过强化节水减排的刚性约束,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下降,2013-2016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为44.4立方米、40.1立方米、36.5立方米和32.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含火电用水)分别为85.1立方米、74.2立方米、73.2立方米和67.9立方米。

  有效保障的水安全体系

  城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江海堤围的防洪(潮)能力稳步提升。广州全市建成堤防总长1799.87公里,其中建成江海堤围699.74公里,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流溪河、增江等主要江海堤围基本具备防御50~20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

  城区饮水品质不断优化,已形成东、西、北三江及流溪河四大饮用水源格局。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达标率100%,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99%。

  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全面实施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提高农村供水质量,解决了农村地区168.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自来水全面普及。

  城市排水能力逐步提升,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易涝片区排水系统改造,努力提高和完善易涝片区排水能力,重点完成越秀区登峰街下塘片区、荔湾区连登社区、海珠区江晓路片区、等28个易涝片区的排水改造,城区内涝得到一定缓解。

  积极探索深层隧道、浅层渠箱排水技术,构建区域立体排水系统,为解决老城区现有排水系统改造难题提供新思路。

  不断强化落实市、区、镇(街)、村(居)四级三防责任制,不断加强城乡水利防灾减灾能力。近年来,成功抵御“天兔”、“彩虹”、“妮妲”等强台风、超强台风以及多轮极端暴雨的侵袭。

  健康通畅的水环境体系

  近年来,广州围绕“水更清”总体目标,按照“控、截、清、调、管”五字方针,根据“控源动真格,管理上水平,工程抓进度,城中村治污攻坚,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的具体工作思路,强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广州列入重点整治的35条黑臭河涌水质总体上稳步提升、逐步向好。截至2017年9月,地铁A、B、C涌、西郊涌、白坭河、田美河、永和河(黄埔段)、河沙涌、乌涌等20条河涌,已基本达到不黑不臭标准;中心城区的沙河涌、猎德涌的水质也明显好转。

  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污水及污泥处理技术更为绿色低碳。试点建设期间,完成新、扩建石井、竹料等污水处理厂13座,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48座,日处理能力达499.18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16年11月21日,市水务局印发了《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7年)》,全市共有1136个行政村(社区)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范围。截至9月底,已完成852个行政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为76.6%,农村地区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建设了一批人工湖、湿地等水生态工程,水生态环境不断修复。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第一个建设试点大观湿地公园已对外开放。

  高效科学的水管理体系

  广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广州市“河长制”考核办法》和《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建成了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体系,全市1484条河道、49个湖泊、63座山塘、324座水库落实四级河长共2888名,其中市级河长13名,区级河长287名,镇街级河长907名,村居级河长1681名。推出了“广州治水APP”,加强河道管理,在“广州水务”微信公众号增设投诉功能,强化社会监督;强化区域联动治水,健全区域水环境监察协作、部门联合执法、边界联动执法和水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加强水务管理,2016年黄龙带水库、流溪河总灌区管理处顺利通过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复核。

  岭南特色的水文化体系

  建成了一批水文化景点。广州水博苑充分展现岭南水文化特色,成为水文化展示休闲公园。同时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水网建设,建成滨水绿道200公里,全市绿道里程达3200公里。建成琶洲湾公共沙滩泳场、从化人工沙滩广场、西郊沙滩泳场二期、荔城沙滩泳场和南沙滨海沙滩泳场等五处大型亲水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运动、休闲、游赏、度假休闲空间。

  积极推动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的申报建设,“白云湖”、“花都湖”相继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市已有“增江画廊”、“白云湖”、“花都湖”共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长效稳定的水经济体系

  虽然广州年降水量丰富,但存在水质性缺水,可用水资源较为紧张。为了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约用水,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和保障市民用水安全,广州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工作,建立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目前已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

  在水利部及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广州把“探索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列入了改革内容,探索工业与农业之间水权转换,以及区域、取水户之间的水资源使用权交易,体现水资源使用有偿性,强化水资源的市场配置作用。

  广州市充分发挥亲江临水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水生态保护工程与城市建设规划相互促进,同步实施,大大推进了城市生态化的建设步伐。

  六大体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筑造岭南水乡,构建生态水城、铸就碧水羊城。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10月18日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积聚改革发展新动能
台风“卡努”登陆徐闻并带来强降雨 粤防指要求继续做好台风后续防御工作
台风“卡努”将正面袭击粤 广东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全力防御
台风“卡努”或将登陆粤琼沿海 广东省防指启动防风Ⅲ级应急响应积极应对
粤防指召开会商会部署防御热带低压
广东省河长制办公室召开第二次全省河长制工作月推进会
广东首部水政公益微电影《较量》在陆丰开拍
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认真做好“杜苏芮”防御工作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