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水引旱塬日子甜

2017-07-11

  □记者 孟砚岷

  在宁夏吴忠市太阳山镇兴民村的黄花地里,看着又一农用车的收获满载而去,65岁的缪瑚黑瘦的脸上,每一条皱纹都藏着喜悦。

  今年是黄花进入盛采期的第二年,市场行情也看好,亩干采产量400斤,按当下每斤25元的价格来算,一亩黄花的收入就是整整一万元。从6月下旬进入采摘以来,一个半月的时间里,12亩黄花能带来12万元的好收入。

  “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他一遍遍看着自家的存折,感觉就像做梦。

  入伏以来,天气持续高温,要是在老家的山里,眼下正是割麦子的时候。麦子最好的亩产量也就在一百来斤,全家6口人,自己和老伴,儿子和儿媳妇,还有两个孙子,虽然守着40亩旱耕地,一年忙活下来,仅能吃饱肚子。

  人挪活,树挪死。2006年,缪瑚开上三轮蹦蹦车,装上锅灶、行李、存粮,这些全部的家当,怀揣着仅有的五千元现金,离开甘肃省环县洪德镇大山深处的老家,来到了200里外的宁夏盐环定扬黄灌区,成为了生态移民搬迁户的一员。

  为了让新移民尽快适应灌区生产生活,附近九泵站的配水员主动来到家里,嘘寒问暖,共同劳动,联系来推土机平整田地,帮助制定灌溉计划。缪瑚人勤苦,12亩水浇地经营的很有起色,种植的玉米在村里产量都是最高的。

  地越种越细,心思越想越活。几年下来,他早就丢掉了大水漫灌的老脑筋。随着黄河来水减少,镇上又下了严格的用水指标,鼓励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节水经济作物种植。当种植黄花计划实行的时候,缪瑚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黄花是须根,种上后就不用操心了,年年收获就行了。”对于来自黄土高原的他来说,黄花种植不陌生。黄花是耐旱作物,适合扬黄灌区种植,一般玉米等经济作物至少需要六轮水,二黄花制造在生长季浇够三轮水就足够了。与玉米亩耗水700多方相比,黄花耗水量不到400方。

  去年,黄花出售后,缪瑚拿到了九万元的纯收入,又添上积蓄,花了20万元翻建了新房。过去30平米的土房子变成200平米的砖瓦房。在他所在的兴民村二组,家家户户翻建了新房,大多数农户开上了小汽车,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今,兴民村黄花种植达到3700亩,产品畅销广州、深圳、天津、福州等地。

  多年来,宁夏盐环定管理处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以抗旱保供为己任,扎根戈壁荒漠,科学管理,攻坚克难,精心维护,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为受水区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撑,灌区面貌和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成为了造福老区人民的“民生工程”。

  工程解决了受水区40万人民群众、6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受水区百姓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实现了饮用自来水的梦想,当地群众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受水区发展农田灌溉23.8万亩,改写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抗旱减灾效益显著。盐池县粮食产量由灌区开发前的4010吨增加到2013年的96595吨,增长24倍,农牧民人均收入由338元增加到2013年的5521元,增长了16倍。

  受水区还依托盐环定扬水工程,着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村庄、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建成林网达10万亩,近55万亩沙化草原得到控制,昔日的荒漠变成了阡陌纵横的绿洲,盐环定扬黄工程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宁夏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面对严峻灌溉形势,管理处严格执行“水权集中、统一调配、分级管理”的水量调度原则,按月、旬下达水量、流量双控制指标,杜绝供用水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工程系统按计划有序运行。截至6月30日,系统安全运行68天,引水4977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5.18%,确保了受水区均衡受益和40.25亩农田适时灌溉。

  “田野绿了,村庄美了,老百姓富了,是扬黄工程改变了庄户人家的生活。”7月6日,刚刚参加完黄花种植合作社揭牌仪式的理事长苏海亮说起村里的变化,心里很是感慨。这位同样来自陇东黄土高原的汉子还有个计划:带动太阳山镇村村建起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黄花种植面积由现在的一万亩增加到四万亩。

  以水定产,量水而行,让吊庄群众日子越来越甜,让他们脚下的小康之路也越走越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7月11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盐环定扬黄工程更新改造掀起建设高潮
宁夏中卫市2016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位列全区第一
宁夏石嘴山市联合执法打击违法盗采
河长制成为宁夏“一把手工程”
宁工局:老少共建 薪火相传
宁夏召开总河长第一次会议
宁夏水利厅开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题活动
管涌之后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jpg
特大洪峰过境洞庭湖.jpg
发现管涌,运送沙袋处置.jpg
东深供水工程入港前的最后一.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