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浙东引水:重构区域发展的“水脉”

2017-09-28

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晚霞 刘柏良 摄

钦寸水库

建设完成的黄金湾水库

马山大闸上游

  □记者 陶丽琴 徐鹤群 通讯员 俞晓艳

  2017317日,绍兴市新昌县钦寸水库热闹异常,工程建设者以及前来观看的群众早早地聚集在施工现场,怀着期待的心情见证这一特殊时刻:宁波、新昌两地通力合作,经过七年努力,钦寸水库正式下闸蓄水。明年起,优质的钦寸水库水将直供宁波。

  钦寸水库工程是浙东引水的重要水源工程之一,水库坝址位于新昌县境内,通过长约29公里的隧道与宁波的亭下水库连通。水库建成后,平均每年可向宁波供水1.26亿立方米,能满足宁波中心区市民约1/5的用水需求,经济发展也将有更大的空间。

  浙东引水工程,是一座横亘大半个浙江的引水工程。它以萧山枢纽工程为起点,通过该工程引富春江水到绍兴曹娥江,再通过曹娥江大闸、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将水引至宁波,最后通过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二期,最终使海岛人民喝上富春江水。

  这座维系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133月通水,开始发挥效益。之后,随着规划项目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受益范围。

  实际上,这一工程建设是对浙东“水脉”的重构,使得经济素来发达的浙东地区突破水资源瓶颈的制约,步入更加快速发展的轨道。

  西水东调 谋求未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浙江素称“水乡泽国”,浙东地区更是河网密布,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丰水地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统计资料表明,萧绍甬平原人均水资源量约为830立方米,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2,舟山人均水资源量仅605立方米,属浙江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把富春江水,引向绍宁平原及舟山海岛……”上世纪60年代水利专家提出的“浙东引水梦想”终于在2005年付诸实施。

  按照工程规划,浙东引水工程由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和新昌钦寸水库等6项工程组成,涉及杭州、绍兴、宁波、舟山4个地级市及19个县(市、区),跨越钱塘江流域、甬江流域和舟山本岛,引水线路总长294公里,总投资超100亿元。这也是浙江历史上投资最大、跨域最广的引水工程。

  2005年岁末,随着曹娥江河口一阵“隆隆”的轰鸣声,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在隆冬时节正式开工。紧接着,曹娥江至慈溪引水、萧山枢纽等6项主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一时间,几万名建设者汇聚浙东大地,开始了一场浙东引水的“梦想之战”。

  20133月,这项浙江境内的“西水东调”工程全线贯通,正式通水。时至今日,萧山枢纽、曹娥江大闸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舟山大陆引水二期等4项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行,受益区用上了优质的富春江水。而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即姚江上游西排工程和钦寸水库正在快马加鞭地推进工程建设。目前,钦寸水库已下闸蓄水。曹娥江至宁波引水主体工程关键节点之一——总干渠导流明渠已完成通水,整个工程将在2019年主汛期前投入运行。

  6项工程的建设打破了原有的供水工程体系,与星罗棋布的河道、水库一起重组浙东地区“水脉”,共同担负起整个浙东引水工程的职责。毫无疑问,浙东引水改变了浙江水资源时空分配格局,也改变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一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杭嘉湖、萧绍宁、温台平原及舟山群岛等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0%以上,但水资源仅占全省总量的20%左右。水资源严重匮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工程每年可从富春江引8.9亿立方米水到浙东地区河网,大大缓解绍兴、宁波、舟山三地缺水之苦。”省水利厅一位负责人说。另外,萧绍宁平原河网的水一向流速缓慢,自净能力较弱。富春江水过境后,河道水流加速,有助于净化河道水质。

  助力浙东经济发展是该项工程的重要使命。以舟山为例,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舟山,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缺水严重的舟山群岛新区来说,只能“有多少水,办多大事”,供水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

  如今,浙东引水工程将送来清泉,干渴的舟山群岛新区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舟山新区海洋经济发展从此插上腾飞的翅膀。

  可以预见,同为受益区的绍兴、宁波等地进入用水无忧的状态后,发展的基础将更坚实,发展的脚步将迈得更快。

  科学运行 确保“水脉”畅通一泓清水解干渴

  “国内的引调水工程大部分都是建设管网供水,而浙东引水工程是利用平原河网在浙东引水沿线关键节点建设枢纽工程。利用河网供水是浙东引水工程的一大特点。” 浙江省水利厅的一位专家介绍。这样一个特点也就决定了浙东引水工程运行管理的难度很大。

  早在20126月浙东引水工程通水前,省编委批复设立了浙江省浙东引水管理局,主要承担浙东引水工程的管理、调度、协调等相关工作。目前,引水沿线先后成立相衔接的引水管理机构,引水管理的组织体系初步建立。

  浙东引水工程作为水资源战略配置的重大工程,科学调度运行管理是其发挥效益的关键。201411月,《浙东引水工程运行调度方案(试行)》印发实施,确定了“服从防洪排涝、统一调度、引水双控、量质兼控”的调度原则,确立了常规调度和应急调度两种调度方式,明确了调度权限及组织实施方案等。201621日,《浙江省浙东引水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浙东引水工程调度运行管理有了基本遵循,为稳步推进工程后续建设管理、保证常态化引水提供了制度保障。

  办法从运行调度、工程管理、信息监测、监督保障等方面,明确了浙东引水工程的管理范围、各级政府和引水管理机构的职责。同时,从确保引水调度指令执行、工程安全运行、引水有序开展的角度对引水调度,引水计划制定和执行,引水工程建设、维护、管理等作了规定。

  比如,引水沿线有水量分配任务的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下一年度引水计划建议,于每年1215日前报省浙东引水管理机构;有特殊引水需求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向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后由省浙东引水管理机构组织实施等。

  为保障引水水质,办法对加强引水监测和信息发布、水质保障、引水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监督保障措施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引水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水质保护,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查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做到出境水水质不劣于入境水水质。

  办法明确,浙东引水沿线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引水沿线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水环境质量状况、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及时依法查处各类水污染事件等。

  记者从浙东引水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已在引水沿线各交界断面建设水量水质监测工程,集成新建和已建各类系统的数据,可实现实时监测,为工程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让浙东引水工程运转更加顺畅,省浙东引水管理局还建立了协调和会商机制,及时解决引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对于严重影响浙东引水运行的单位和个人,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浙东引水管理机构予以通报批评。” 浙东引水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按照管理权限,由相关部门对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予以处分。

  水润万物兴 水网格局改变带来的倍增效应

  2013年,浙江遭遇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刚刚通水的浙东引水工程给当地带来的变化令社会各界对其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用副省长黄旭明的话来说,就是有效缓解了浙东地区的“渴”;排了引水沿河河网水环境、水质下降的“忧”;菲特台风期间,萧山枢纽工程全力排涝,保了萧绍地区的“安”。

  黄旭明对浙东引水工程的精辟评述正是建设这项工程的意义所在。通水几年间,无论是在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水环境方面,还是在抵御洪涝干旱灾害方面,无一不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极大地提升了浙东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2013年夏季,浙东地区与全省一样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浙东引水工程启动应急引水,历时25天,引水量达8457万立方米。外来引水量的大量增加,在沿线用水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保证了浙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及环境用水,减少了旱情造成的损失。

  省浙东引水管理局数据显示:从20146月进入常态化引水至20176月,3年间累计引水14.7亿立方米,相当于100个西湖的水量。引水工程使得工程沿线河网水位相对稳定,水资源供给总体平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大为改善,用水保证率明显提高。

  二是改善了引水沿线河网水环境。过去,浙东地区河网水体流动性及置换能力差,蓝藻极易大面积暴发,导致河水黑臭,产生严重水质问题。引水实施后,沿线河网的水瞬间就“活”了起来,提高了浙东地区平原河网水体的流动性,增强了水体自净和水生态修复能力。

  省浙东引水管理局一项评估结果表明:与未引水前相比,引水期间部分河道水体发黑、发臭的现象基本消除。常态化引水后,沿线9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有1/3断面提高1个类别。今年浙东引水工程深入挖潜活水畅流作用,积极助力“剿灭劣Ⅴ类水行动”,引水沿线11个交接断面水质与去年同期相比又有较大幅度改善,其中Ⅲ类水天数增加了15.9%,Ⅳ类水天数增加了17.7%,Ⅴ类和劣Ⅴ类水天数减少了17.7%

  三是增强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绍兴平原一直缺水,水资源很是宝贵。尽管台风多半会带来强降雨,但这一地区在台风到来前夕,都不舍得将河网水量全部预排预泄。现在只要来台风,就敢将河网中的水“放个底朝天”——浙东引水工程给了这一行动以底气。

  省浙东引水管理局调查数据显示:通过预泄调度,沿线各地平原河网水位可较引水前多下降20~30厘米。经初步测算,有浙东引水工程作保障,引水沿线预泄量约为5000万立方米,取得了工程设计未曾预计到的防洪效益,受到引水沿线各地的高度赞誉。

  哪里缺水就往哪里引。浙东引水工程已初步实现按需引水、梯级调度,并且旱时能引、涝时能排。未来两年,钦寸水库和曹娥江至宁波引水工程将建成投入运行。浙东引水,这张改变浙东水文格局的庞大水网,将给更多群众带来福祉,也将给更多地区创造财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9月28日

陶丽琴 徐鹤群 俞晓艳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浙江:狠抓全员学法 推进依法治水管水
长潭水库:打击国庆期间偷盗鱼行为护佑水源生态环境
《浙江省河长制规定》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浙江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
砥砺奋进的五年|浙江:走在前列 争立潮头
砥砺奋进的五年|宁波:筑牢防台防洪的坚固屏障
砥砺奋进的五年|丽水:价值追求持续刷新“生态高地”
砥砺奋进的五年|标准化管理让长兴更“兴”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