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经过长期以来水利工作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必须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
水利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水利发展必须做到保增长和保民生的内在统一。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好事,推动民生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使人民群众从水利发展中切实得到了很多实惠。许多水利工程被群众亲切地誉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民生水利是水利部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发展民生水利,就是要更加强调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生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民生水利发展阶段性、差别性、综合性的特点告诉我们,推进水利新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基本水情,坚定不移地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把民生优先原则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
一要在防灾减灾中突出民生。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把受洪水威胁地区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洪调度的最高原则,把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形成较完善的综合防洪体系。
二要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水利建设涵盖多个方面,在推进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在规划编制中,体现在项目审批中,体现在投资安排中,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规模、重点和布局,拓宽民生水利的服务范围,增强民生水利的服务功能,提高民生水利的服务标准,提升民生水利的保障水平,干成一批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让农民便捷地喝上放心水、干净水。全面落实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任务。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确保投资增量、机械台套、主要效益等指标好于以往。
三要在水利管理中突出民生。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从水利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这就要求在水利管理中把维护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与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强河道管理,严厉查处违法侵占、围垦河湖行为,保持对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建立全国水利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数据库,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防伤亡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大水利工程稽察力度,强化整改落实。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做好水利信访维稳工作。
四要在水利改革中突出民生。民生优先是水利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把水利改革的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制定和出台各项水利政策措施过程中,注意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声音,确保政策措施反映群众意愿,符合基层实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注意的是,为缩小地区差距,相关政策还应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倾斜。
日前,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就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扎实工作,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到实处,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