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黄委通知精神,1月17日下午两点钟刚过,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都提前到达了设在西安的2007年全河工作会议分会场,等待着黄委劳模谢会贵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作报告。
在此之前,大家只是从有关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上,粗浅地了解到谢会贵这位高原汉子30年如一日,为了钟爱的水文事业无私奉献的事迹,从没有近距离真正看到他那经过艰苦岁月洗礼的身影,聆听和了解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可贵之处。
当报告团成员上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工会主席蔺生睿介绍到黄河劳模谢会贵同志30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高寒缺氧、长年低温、远离城镇、生活艰苦、枯燥无味、人烟稀少的黄河源区玛多水文站,为黄河水文事业的发展观测采集数以万计的水文基础数据资料,通过整编及时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时,在场的所有人们都无不为之敬佩和感动。
谢会贵的同事于芳萍女士讲述了谢会贵同志工作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因长期工作在高寒缺氧、四季冰冷、整年都要穿棉衣、经常吃不上新鲜蔬菜,条件十分艰苦和偏僻的基层水文站,患有多种高原疾病的他一干就是30年,并享有黄河源区“老阿爷”、“打冰机”的美称。为了黄河水文事业无怨无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在一米多厚的冰河上,通过几十斤重的钢钎进行艰难打洞,破冰观测上万组水文数据资料。他初涉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浑身无力,脑袋像炸裂一样疼痛难忍,整夜不能入睡,整天酷似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在发作一样难受仍坚持工作;面对家庭变故,妻子离婚,留下刚过周岁的小儿子由自己照管,既当爹来又当妈,为了事业,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更没有能力给孩子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顶着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压力坚守工作岗位,只有那高原的洛桑花和无名的小草,伴随着老谢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谢会贵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工作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感动了黄河,而且也使在场的许多同志都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当谢会贵16岁的女儿谢婷婷细细描绘了自己眼中的爸爸时,让许多人都鼻子酸楚,潸然泪下。为了排除寂寞,爸爸学会了抽烟和喝酒,为了减轻精神和思想上的压力,爸爸学会了唱青海的“花儿”……整年穿着厚重带冰的皮靴衣,每天坚持在空气稀薄、恶劣的环境下高强度的工作,忍受着强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观测出一组组珍贵的水文数据,她为自己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由于工作关系,使父女、父子、夫妻长年天各一方,彼此相互牵挂,无限的思念,只能通过偶尔的电话连线问寒问暖,关心对方,她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动。当自己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与父母一起逛公园、进商场的情景时,自己总感觉是一种奢望,她为有这样的爸爸而伤心。即使父亲偶尔探亲回家一次,看着他那日渐苍老的身躯和无助的表情,以及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黄河水文事业,虽有怨言的妈妈也只能强忍泪水,故作欢颜,并以最关心的方式为父亲准备着一切。随着哥哥和自己的逐渐成长,我们才真正地读懂了父亲的执着。因为,黄河是他的最爱,亲人成了他惟一的支撑。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感人的事迹,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真为有这样的黄河职工而自豪。
最后,谢会贵本人以黄河源区水文站离不开水文职工的坚守,自己要继续努力,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决不辜负领导和大家期望的质朴简短发言,在赢得主会场阵阵掌声的同时,也使西安分会场的人们深受感动,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谢会贵同志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治黄水文事业的挚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业迹。以他为代表的广大基层黄河职工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展示了新时期治黄工作者的崇高品格、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树立了新时期治黄人的光辉形象,是全河职工学习的楷模,使大家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和洗礼。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7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