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0月19日讯(通讯员 王静琳)记者从10月18日召开的“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已被确定,即:以《“数字黄河”工程规划》为指导,以数学模型研发和应用为重点,带动基础设施的同步进行;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数字黄河”工程已建系统的良性运行。通过“十一五”期间的不断努力,初步实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信息化。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5年“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13个方面:一是初步构建“数字黄河”工程数学模型体系,基本完成6大模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水文、水质和工情险情监测网站;三是基本建成全河和西北相关地区有关部门的高速信息通道;四是基本建设完成黄河流域空间信息数据库;五是建设完善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六是完成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黄河下游四库联调系统、基于GIS的黄河下游二维水沙演进和黄河滩区灾情评估等系统建设;七是建成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实现全干流和重要支流全年度水量统一调度;八是提高水质监测能力,实现重点水污染控制断面自动采集及重点河段水质预警预报,提高流域水污染事件应急识别处理反应能力;九是继续开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建设,促进水土保持治理、管理和决策水平的全面提高;十是完成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和工程维护管理系统的建设;十一是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实现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十二是基本建成综合决策会商系统;十三是结合《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理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建立“数字黄河”工程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今明两年将主要围绕3个方面开展工作:根据《黄河下游近期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安排的内容,在2006年上半年完成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技施设计,确保投资到位后,全面开工建设;继续开展电子政务、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黄河河源区水情测报系统等已有资金项目的建设,在项目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积极争取《黄河下游近期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有关数学模型研发、水库调度运行平台等急需项目的建设。
会议要求,各单位和部门要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中密切配合,加强数学模型研发,建立数学模型体系;提高思想认识,促进资源共享;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建设管理;建立运行维护机制,保障系统正常运行;拓宽投资渠道,合理安排资金;加强对外合作,提高技术水平,确保“数字黄河”工程今后5年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