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站在天桥标准化堤防上为大家做现场汇报,我身边的这辆防汛信息移动采集车可以现场采集工情、险情、河势等信息,从而实现指挥中心与抢险现场异地会商防汛调度方案、指挥现场防汛抢险......”讲解人的声音和他周围的一切景物清晰地显示在黄委会议室的大屏幕上。
10月18日,正在召开的“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济南和郑州进行的一次千里之间的远程对话,让大家亲眼见识了什么是“数字黄河”。
5年前,黄委在启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之初,可能大家不一定能完全想象到“数字黄河”工程到底是什么样子。但今天它已经真切地展现在大家眼前。随着黄委副主任廖义伟的工作报告,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远在兰州的黑河水量调度中心也先后亮相,会场内外有效互动。
其实,应该不是在今天,这几年黄委工作的大多层面都深深刻画着“数字”的轨迹。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电子政务等6大应用系统建设,突飞猛进,不断提高着治黄工作效率、快速反应能力和管理技术水平。
今天能亲眼见识“数字黄河”成果演示的,不仅只有郑州主会场的同志。在郑州以外的西安、兰州、济南、三门峡以及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等地分会场的同志,黄委、省局、市局、县局一线相牵的53个远程会商分会场的同志,还有在黄委水资源保护局、陕西河务局、山西河务局、黄科院、经济管理局、黄河设计公司、黄河医院等单位的7个分会场的同志同时观看了演示。
今年以来,黄委多次通过网络视频形式召开会议。但网络视频会议只是“数字黄河”的一个侧面,它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精彩,而是反映着“数字黄河”对我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将直接推动治黄现代化。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