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生态修复让母亲河重现生机

2016-11-01

 汾河太原城区综合治理工程    魏永平/摄

 汾河水库全貌

宁武汾河源头

   □记者 唐蔚巍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短板”。为从根本上解决“河川之殇、水源之危”这一关系山西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问题,让“母亲河” 重现生机与活力,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知难而上,近年频频发力:充分使用地表水,积极用足客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让透支已久的汾河有了休养生息之机。 

  山西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德政工程。山西全省上下形成共识:煤长水短,治短必治水,治水必治汾。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如今,一场前所未有、力度超强的汾河生态修复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在三晋大地展开,一件利在千秋的伟业已拉开大幕!今年山西重点实施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段核心区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该工程于今年1月开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由山西省水利厅负责实施的汾河中游段核心区15座干流蓄水闸坝工程的主河槽基础及闸底板混凝土浇筑工程已全部完成,主河槽土建部分基本完成,滩地闸底板预制件制作完成。该工程建设范围从汾河二坝开始至文峪河入汾河口处,途经太原、晋中和吕梁3市5县(市),全长82.2公里。工程实施后可通过河道蓄水向堤外湿地补水,有效涵养水源,增强水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流域内灌区节水改造、干流堤外湿地、堤内蓄水湿地、河流水系整治、水资源配置、泉域修复保护及水保工程等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古交市区滩上桥至铁磨沟段河道综合整治、干流核心区堤外高效节水工程、汾河灌区节水改造等20多项水利重点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此次汾河治理,不仅有规划先行,还有立法跟进。用法律护航,更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了根本保障。《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已于2016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今年9月29日山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 

  秋日里行走在三晋大地,汾河流域迷人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河水初现浩荡景象。 

  汾河太原段曾多年断流,如今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分布着近50个各具特色的景观,装点其中的人工湿地和蓄水工程,已成为城市绿肺。在汾河西岸徜徉,可领略如诗如画的绿岛美景、历史悠久的三晋文脉、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和活力四射的市民体育健身场景以及水清草茂的自然生态。沿汾河东岸的一系列景点,依水造景,依绿置景,令人感受到现代文明与水景观的完美结合。景区湖面上点缀有彩色橡胶坝、大型音乐喷泉、鸟岛、绿洲等,一幅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画面展现在游人面前。每当夜幕降临,遍布景区的100多种风格的6万余盏灯饰与滨河东西路的多条光带交相辉映,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立体图景。 

  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美化工程始建于1998年,经过近20年的治理建设,形成了20.5公里的市中心绿化生态长廊,该项工程曾获得联合国人居署颁发的“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2005年8月,水利部授予太原汾河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中心,建设如此规模的绿色走廊,对防洪排涝、净化空气、消除水污染、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汾河景区的建设,让群众看到了环境改善的生态价值,激发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山西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张可兴如是说。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完工后,太原作为汾河流域的亮丽明珠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在三晋大地,凡是汾河穿流而过的地方,通过河道整治和景观建设,汾河两岸都被打造成了生态公园,母亲河正在绽放新的风采。 

  千里汾河沿岸,绿树掩映,芦苇摇曳,清泉涌动,碧波荡漾,百鸟欢唱,青荷听雨。美丽山西不能没有汾水长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蓝图与愿景在召唤,母亲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自然生态格局正在逐步恢复。 

  伴随着汾河生态修复带来的润泽,这片多情的土地将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10月28日

唐蔚巍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汾河二库水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关停汾源区域煤矿 致力汾河清水复流
太原启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汾河下游即将“喝上”甘甜沁水
“千里汾河清水复流”专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启动
山西省长孟学农:大力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
汾河清水复流工程5天放水千余万立方米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大图.jpg
首页大图.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文化助力宁波水库管理创新.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