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雪域高原,扎西德勒

教室天花板上的画作是藏族师生亲手画的

藏族师生绘画装饰的教室墙壁 

和积极发言的藏族学生合影

  □四川调研团 李金明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工程师)

  如果你是一名匆匆赶路的游客,奔波在川藏北线G317国道上,你一定会被高原的蓝天白云、高山草原、藏村藏寨、大江大河的瑰丽景色所吸引。

  但是,作为根在基层调研团的成员,在路上看到这些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我的心情却感慨万千,难以欢欣雀跃: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康定驱车至川西北的德格县,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中间翻越了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垭口,海拔5050米,多位团友出现了恶心、头晕、缺氧、乏力等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得不靠吸氧来缓解。夜幕中抵达德格县,虽然还未到村子走访,这一路已有很多体会:这里自然地理条件恶劣,高原缺氧、生存条件差;县城距离首府远,物资的输送、百姓干部到康定开会办事的成本高;手机信号极差,时断时续;藏村分布零星,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身体的不适,以及重重的困难困扰着自己。

  在接下来的几天调研中,初来感觉到的困难,也在村干部及各级政府的的积极努力下,变得没那么困难了,大家都在寻找解决办法。在深入到德格县达马乡的贡空村等地时,这种感受越来越深。驻村书记李军带领调研组深入藏民家中,对困难户进行了走访,我们看到了“庭院式经济示范村”的经济发展形式,藏民庭院中种植了青稞、芫根等农作物,竭尽全力提高收入水平;在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发现,目前政府已经为藏民们解决了“饮水最后一公里”这个老大难问题,藏民在家中和院子里面,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清净达标的水,用藏汉双语书写的“安全饮水””“饮水思源”等标志显得极为醒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藏民的生活便利水平。走访慰问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汉族与藏族之间虽然存在语言沟通的困难,但是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藏族的大叔大妈看到调研组过来的时候,和我们对视微笑,双手合十真诚地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当时心里真的是特别温暖。面对这些困难户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中央制定的扶贫等重大政策制度,这每一个实实在在需要帮扶的村民与规划报告上需要扶贫的数字是这样的不同。这种震撼是由内而外的!精准扶贫,每个政策的落实,都不仅仅是困难户人数的减少,而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力提升,改变的是贫困户的生活甚至是命运!

  在调研中,最令我感怀的是在达玛镇中心小学。小学的硬件设施与内地的差距较大,但是能满足学生的上学与住宿的基本条件,学校马上也会建立阅览室。目前,学生的书籍资料、课本等相对缺乏,未来需要加大力量进行投入。该小学的生源是周围或偏远村子的藏族小孩,有些离家远的学生,从1年级就要开始寄宿在学校。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有限,难以一对一进行照顾,因此校内探索实行了“大帮小”的高年级与低年级结伴的帮助制度。高年级的学生会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吃饭、照顾起居等,俨然一副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吃饭的时候手拉手一起去,中午休息的时候学生们也是在一块念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也有幸为5、6年级的学生做了“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节水课堂,藏族学生们普遍是比较拘谨的,但是慢慢地,在大胆发言学生的带动下,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变的高了,接受的也比较快。相信在学校的软硬件不断提高的同时,藏族学生的文化课程水平也会越来越好!参观学校的另外一个震撼就是,他们的食堂、教室是藏族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绘画装饰的,每幅画都精美无比,颇具藏族特色,让外表有些破旧的教学楼变的极富内涵。这些心灵手巧的师生们啊,牛!

  在最后一天,调研组与驻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其实每个村子都有着不同的困难,都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何进行破解,是每个驻村干部面临的难题。与藏民们有效沟通,使上情能下达,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改善藏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是一蹴而就的政绩,而是自我良心拷问下的硬任务。

  本次调研拿到手里的是资料数据,收获在心里的是感情感受。在雪域高原上,祝愿每位藏族人民和每个关心、帮助、支持藏民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扎西德勒!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