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儿港节制闸

北京排污河分洪闸

新三孔闸

导流济运碑

筐儿港分洪闸
筐儿港枢纽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筐儿港村南、北京排污河与北运河交汇处,是集防洪、排水和蓄水灌溉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
作为北运河上极具代表性的水工程,筐儿港枢纽历史悠久、屡经变迁。鉴于华北平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以及海河水系“上大下小,尾闾不畅,早在明代便已在北运河上开挖减河,以起到分水导流的作用。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由于北运河筐儿港段接连决口,在决口处修建长约67米的减水石坝,并开挖减河,河旁筑堤,直通东北方向的塌河淀,即为筐儿港枢纽前身。后在雍正、乾隆年间,又经拓宽河口、河道清淤、扩坝固堤,筐儿港枢纽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筐儿港引河泥沙淤积问题,1950至1953年间开挖新引河、修建新北堤、拓宽新引河南堤,1966年6月开挖大高口至三岔口的导水沟,1971年开挖北京排污河后,将大高口以东河段全部废除,选新线入永定新河。至此,筐儿港枢纽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筐儿港枢纽虽屡经变迁,但其分水高州基址一直未变,是为数不多的、现存比较完整的北运河减河遗迹,对研究运河水利史具有重要价值。北运河畔,康熙题写的“倒流济运”碑及乾隆“阅筐儿港减河水坝作诗”碑,历经300年风雨侵蚀屹立不倒,见证了筐儿港枢纽的沧桑变迁。300年后的今天,筐儿港枢纽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续造福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