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市水利局局长 严栋兴
在张家港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完成情况统计表上,一组数据赫然醒目:2010年至2013年,在经济总量增加68%的同时,全市用水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并略有下降,其中高耗水行业用水存量削减率约20%。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3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6.1%,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8%,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这是张家港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成果展现,也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自2012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地区以来,张家港市以建立“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为核心,落实责任,强化监管,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近期水利部组织的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评估中,张家港以97.3的高分通过中期评估。
拧紧用水总开关
北滨长江,南临太湖,张家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客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当地自产水资源量却供给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17立方米。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到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8.21亿立方米以下?张家港市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综合采取了多项措施,拧紧用水总开关。
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取水许可审批率100%、水资源论证率100%,年取水量10万吨以上的地表水项目和1万吨以上的浅层地下水项目,全部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低于以上取水规模的项目,填写水资源论证表。严控高耗能、高污染、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等“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的取水审批,尤其是严格禁批深层地下水取水许可和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等6类取水项目,把住了取水许可关。
重点调控高耗水行业用水总量。张家港是工业大市,高耗水行业中有10万吨以上取用水企业53个,分布在钢铁冶金、化工、纺织、建材等行业。调控好高耗水行业用水总量,是当地用水总量控制的重中之重。为此,张家港市以转型升级为核心,严格计划用水管理,严控工业企业用水量,通过节水技术改造和强化回用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削减用水存量。同时,限制工业废水排放,通过对122家重点水污染企业提标升级和压缩许可排水量,形成压缩取水量的倒逼机制。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关停并转高污染小化工等企业268家。2013年全市高耗水行业用水存量为1.15亿立方米,较2008年下降了22.7%。
探索开展水稻节水奖励措施,调控农业用水总量。张家港市地处平原水网地区,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近年来全市大力推广“浅、湿、控”节水灌溉制度,全市95%以上的水稻种植采用“浅、湿、控”节水灌溉。在此基础上,市水利部门和有关镇村联合,组织当地水管员成立了节水灌溉考核自主管理小组,采用“依据定额”“以电核量”“以工补农”“节水奖励”的办法,对节水灌溉的打水员进行奖励。从2007年推行至今,亩均净定额由506立方米,提高到了390立方米,并形成了污染减排30%左右的显著效果。
全方位促节水
在用水总量和水体环境容量的双重约束下,加强节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二选择。
作为国家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张家港市于2005—2009年间探索开展了经济发达、水质型缺水的平原河网地区的“二元三级”循环型节水防污模式,2010年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近几年,全市继续深入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管理,强化用水过程的监管和考核,扎实推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节水技术改造,深化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学校、机关等载体创建。
走进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环境整洁,生产有序,完善的取用水管理网络、规范的取用水管理制度、齐备的取水许可号牌赫然在目,三级在线计量监测体系可对各用水工段及全公司的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投资1500万元实施的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对公司的生产废水进行统一深度处理后,一半回用于车间部分生产线,另一半经治理并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后外排。公司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3.5%,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
步入张家港市合兴小学,各用水点节水器具和节水标贴一应俱全,节水知识讲座、主题征文、演讲、小发明、小创作等活动丰富多彩,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这,仅是张家港市众多节水载体中的缩影,目前,全市50万吨以上的用水大户已全面推进水平衡测试,50%以上的学校建成了省、市级节水型学校,50%以上的机关建成了节水型机关,三星级以上宾馆已全部建成节水型宾馆。
在张家港市扬子江化学工业园,投资1.38亿元建设的再生水厂,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为原料,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企业生产和环境用水,并将处理后产生的高浓度废水经高温蒸发和固废填埋处理,实现了高标准的“零排放”。
在张家港城西新区,有一条靓丽的景观廊道,水源来自不远处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在这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分别流经曝气沉淀区、降解吸收区、吸附增氧区以及湿地景观区等四个区域,通过水生植物的过滤和吸附,水质实现净化。
把水资源要素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已渐成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把住纳污容量关
由于污染重、治理无望,2013年,张家港市46家电镀企业被列入关停名单并明确了关停期限。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对建设健康完善的水生态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撑起河湖健康保护伞,事关百姓福祉。
为了撑起“健康保护伞”,张家港走出三步棋:一是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管,将入河湖纳污总量作为水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排污口审批的重要依据,大力实施入河排污口的集中整治,强化工业点源治理、农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控源截污措施;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和突发环境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开展日常巡查和水环境治理,一级保护区建设隔离装置并安装视频监视系统;三是深化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了市域东、中、西部三个水循环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城乡二级河网的连通和农村河道拆坝建桥工程建设,对农村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实施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今年起,张家港还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建立了“河长牵头、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机制。全市28条市级以上河道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长”,263条镇级河道由所在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形成了河道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大小“河长”层层负责的管理体系。各级“河长”主要负责督促开展河道管理,有效整合河道管理的力量和资源。
签订“军令状”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构建服务于“最严格管理”的有效机制,形成完善的、制度化的、常态化的考核机制。
按照“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的要求,张家港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建立了面向政府责任部门和有关责任单位的考核机制。此外,“三条红线”相关控制指标和工作,也纳入市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其他专项考核中,如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指标、灌溉水利用系数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纳入市政府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由市委绩效办进行考核;镇级河道考核、河道长效管理、黑臭河道整治及生态河道创建等,纳入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区镇考核体系。
此外,张家港还对各镇(区)党政主要领导生态环境责任进行审计,将主要河道镇级区域出入境断面水质好转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增加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水面率控制等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部分,进一步强化了责任考核。
今年2月,张家港市政府办、水利局、发改委、监察局联合组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小组,对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已报送市委组织部,作为地方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因水制宜的最严格主张下,张家港市的单位产值用水量和排污量持续降低,相关指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在推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循环经济,开创绿色之路悄然兴起。
亮点一
规范化、精细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2003年起张家港市在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资源监测工作中,全面导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明确的管理记录和档案记录要求。2013年,张家港市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修订了该体系《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以及标准化的管理记录,进一步完善了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和监测的全方位、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定岗定责”“程序规范”“过程受控”“考核评价”“持续改进”。同时,出台了《张家港市区(镇)水利站水资源管理考评细则》等文件,对9个镇级水利站和市级水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标准进行统一,形成了“职能一体化、队伍专业化、设备现代化、流程标准化、档案星级化、宣传长效化”的水资源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
亮点二
现代化的水资源监测和监控体系
2001年,张家港市在水利部门成立了市水资源监测站,配备了先进的水文、水质监测设备,获取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和水资源论证等相关资质,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实验室监测、车船载移动监测、野外远程自动监测的立体化监测体系,开展了水功能区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取水单位的退水水质监测等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此外,在取水计量管理方面,2013年,张家港市又对地表水年取水量10万吨以上、地下水年取水量5万吨以上的取水项目,全部进行计量设施实施监控技术改造,安装在线计量监控设施99套,监控水量占实际取水量的95%以上。
亮点三
积极推进园区零排放
张家港市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投资1.38亿元新建了再生水厂,以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为水源,适量补充长江水,生产不同等级的再用水:低等级产水作为场地清洗、绿化等杂用水;中等级产水作为循环冷却补充水;高等级的软化水和脱盐水作为锅炉用水及工艺用水;无法回流使用的废水利用膜处理技术进行高浓缩处理,再使用多效蒸发系统对浓缩盐水进行蒸发处理,产水回用于生产,废盐干燥后填埋。整个园区已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亮点四
开展环境责任审计
张家港市积极出台《张家港市各镇(区)党政主要领导生态环境责任审计办法》和配套的实施细则,开展镇级主要领导环境责任审计制度,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水面率控制、主要河道镇域出入境断面水质好转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主要污染物减排等14项指标作为审计指标,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履职情况,进一步促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
亮点五
河道管理“河长制”
近年来,张家港市投入大量资金深化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开展了市域东、中、西部三个水循环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城乡二级河网的连通和农村河道拆坝建桥工程建设,通过对农村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对黑臭河道开展治理、创建示范河道等措施,实施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14年起,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全市28条市级以上骨干河道、263条镇级河道以及所有村组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管护制度,建立了“河长牵头、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镇域主要河流出入断面水质、河道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