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大江大河大湖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等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亦就薄弱环节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着眼提升保障能力,在加快薄弱环节建设上下工夫。”水利薄弱环节事关民生,事关长远发展大局,必须集中力量加以突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切实提升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加快薄弱环节建设,要围绕保障防洪安全加快江河治理,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防洪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切实提高防洪保安和水资源调配能力。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确保2012年基本完成2209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务。要加快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全面完成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要尽快建立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十二五”时期基本消除影响防洪安全的突出隐患。要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推进海堤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加快薄弱环节建设,要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建设水源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水库、西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村镇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让人民群众早日喝上足量、清洁、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全面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问题,水利部门更是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健康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2011年6398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得以解决,这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当年解决饮水安全人口最多的一年。按计划,2012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原规划任务。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村镇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积极兴修小型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工程,解决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全面提高应对特大和持续干旱的能力。要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工作。
加快薄弱环节建设,要围绕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生态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城乡居民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发展的根本问题。新一轮水利建设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着力维护河湖健康。要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区以及首都水源区、珠江上游等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要积极推进以封山禁牧为主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河流、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生态修复和预防保护工作,大力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封禁政策。要突出加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广先进经验,以城市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和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形成综合防护体系。要按照“积极建设、科学评价,成熟一批、命名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带动作用。要以惠农工程建设为龙头,打造“民生水电”,以小水电代燃料,坚持治水与办电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新建与改造统筹,建设与管理并重,全面完成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不断开创农村水电工作新局面。
加快薄弱环节建设,补齐水利短板,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的迫切需要,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念和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决策部署,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抓落实求实效,稳中求进迈出新步伐,让水利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程度上造福人民,惠泽民生。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