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贯彻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系列评论之四:落实治水兴水政策 健全水利投入机制

  水利大发展,需要大投入。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覆盖面广、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开启了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当前的关键就是要继续狠抓落实,对各项治水兴水政策进行细化实化。水利部部长陈雷在2012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落实治水兴水政策,在健全水利投入机制上下工夫。”

  水利大发展,需要大投入,这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得出的历史结论。纵观历史,凡是水利快速发展的时期,都是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时期。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1年,水利发展势头良好,水利建设高潮迭起。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重大政策举措。水利建设投资再创新高,中央水利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地方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在中央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全社会治水兴水的热潮全面掀起。

  水利大发展,需要大投入,这是当前水利改革发展面临形势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虽然中央对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但是水利发展中的“瓶颈”“硬伤”“短板”还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彻底解决。中央明确要求,“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这就迫切需要加大水利投入,迫切需要建立起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落实治水兴水政策,健全水利投入机制,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点,决定了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这一重要原则。要千方百计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专项对水利的投入,“真金白银”搞水利建设,确保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要着力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要用好用足10%土地出让收益建设农田水利的政策,强化省级统筹,解决好土地出让收益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要充实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在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上寻求突破。要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地下水、高耗水行业、矿产资源开发等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落实治水兴水政策,健全水利投入机制,必须积极争取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伴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金融机构资产总量逐步提升,金融环境日趋良好,为水利拓宽资金渠道提供了良好条件。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充分发挥金融力量,打造可持续的水利建设金融支持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发展大型水利基础设施设备和中小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融资租赁服务,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项目的抵押质押物范围和还款来源,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对信贷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落实治水兴水政策,健全水利投入机制,必须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我国水利投入规模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水利建设资金吸引社会资金还不多。要通过地方政府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引进民营资本,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方式,参与公益性水利建设。要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大办水利的良好氛围。要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水利发展形势喜人,水利建设任重道远。各地必须牢牢把握中央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拿出切实可行的硬指标硬措施,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打折,真正让中央的好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效力。落实治水兴水政策,健全水利投入机制,保持兴水惠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必将推动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2月10日

周妍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