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共2888个,区划河长177977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3333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表3-1和图3-1、图3-2。其中,保护区618个,占总数的21.4%;保留区679个,占总数的23.5%;缓冲区458个,占总数的15.9%;开发利用区1133个,占总数的39.2%。
在177977 公里区划河长中,保护区共36861 公里,占区划总河长的20.7%;保留区55651公里,占31.3%;缓冲区13600 公里,占7.6%;开发利用区71865 公里,占40.4%。
在43333平方公里区划湖库面积中,涉及一级水功能区174个 ,其中保护区总面积33358平方公里,占区划总面积的77.0%;保留区2685平方公里,占6.2%;缓冲区498平方公里,占1.1%;开发利用区6792平方公里,占15.7%。


1、保护区
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保护区共计618个,区划河长36861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3335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长江区、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西南诸河区和淮河区等。保护区的分布与各水资源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各水资源区中保护区的分布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保护区分源头水保护区、重要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生境等类型。
各水资源分区中一级水功能区的保护区统计结果见表3-2。

其中源头水保护区359个,区划河长22161 公里(占保护区总河长的60.1%),区划湖库面积856平方公里。源头水保护区主要位于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河源地区,水资源基本保持在天然、良好状态。源头水保护区的数量、区划长度与流域河源数量及地理条件有关。该类型保护区累计河长较长的是长江区、松花江区等。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或中大型区域调水水源保护区117个,区划河长3884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8829平方公里。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是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如密云水库、大伙房水库等。大型区域调水水源地及输水线路是通过区域调水措施,在不同水资源区之间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以丰补缺,如南水北调工程等。该类型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淮河区、长江区、海河区等区。
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生境保护区142个,区划河长10816 公里(占保护区总河长的29.3%),区划湖库面积23673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1.0%),主要为重要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重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具有典型生态保护意义的自然生境内的水域。该类型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区、松花江区、西北诸河区等区。
2、保留区
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保留区共计679个,区划河长55651公里,区划湖库面积2685平方公里。由于水资源条件不同,因而保留区在各水资源区中分布特点也不同。其中,长江区的保留区数量最多,共407个,河长达28698 公里,占全国保留区河长的51.6%。其次是西南诸河区和珠江区,分别占全国保留区河长的19.1%和10.7%。水功能区中的保留区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储备区,维持水资源的良好状态,对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
3、开发利用区
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开发利用区共计1133个,区划河长71865公里,占一级水功能区总河长的40.4%。全国湖库型开发利用区面积6792平方公里,累计河长较长的是西北诸河区、长江区等区。
开发利用区涉及河流长度占本水资源区一级水功能区总河长比例超过50%的有辽河区、海河区、淮河区、黄河区、东南诸河区等,其中辽河区最大为80.5%。开发利用区的分布基本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辽河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相对突出,其开发利用区长度比例最大;而西南诸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社会欠发达,开发利用区长度比例较低。
4、缓冲区
全国一级水功能区中,缓冲区共计458个,区划河长13600 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98平方公里。缓冲区是协调省际间或用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而划定的重要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水域。缓冲区主要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省际(界)的用水需求和水质管理需要来划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