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渭河奔腾在丝路上

2.jpg

 

陕西省渭南市渭河入黄河口。郝君昌/摄影

  

  八百里秦川—渭河。缪宜江/摄影

  王辛石/撰文

  “一带一路经济带”,唤起了沉睡在大漠千年的古商道,也点醒了人们对渭河的记忆。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818公里的长度,13.48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

  滋养周、秦、汉、唐四大盛世王朝的渭河,是华夏文明和丝绸之路发祥、发展的母亲河。

  渭河与丝路首遇于西汉。公元前139年,张骞从长安城出发,将中亚、西亚、南亚的风土人情、地理信息带回中国。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东段和中段,并最终促成了东西横贯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的正式形成。

  西汉也正是渭河开发利用的高潮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在渭河干流和支流上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包括郑国渠、漕渠、灵轵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昆明池等。

  唐代进一步兴修关中水利,开拓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渭河流域进一步发展繁荣。

  那些依次建在渭河干流或支流上的水利工程遗址,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成年代序列水利工程遗址,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尤其是水利大师李仪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成了泾惠渠,是中国第一座应用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建成的灌溉工程,也是20世纪上半叶最大的灌溉工程,形成了今天现代化灌区的雏形。

  陕西省先后在渭河流域修建了石头河、冯家山、羊毛湾、交口、宝鸡峡、泾惠渠、石堡川等一大批灌溉工程,使渭河流域农业灌溉面积达到了2000多万亩,成为了陕西最大的粮仓,支撑了八百里秦川的繁荣富强。其中宝鸡峡灌区,引水大坝就坐落于渭河干流之上,灌溉面积达296.5万亩,为全国十大灌区之一。加上1937年建成的渭惠渠,两渠首累计引水超过420亿立方米,灌地接近4.5亿亩次,粮食亩产量由开灌前的157公斤增加到目前的700公斤左右,灌区以占全省1/18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省总产量1/7的粮食和1/4的商品粮,被誉为“三秦第一大粮仓”,对陕西省粮食安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渭河流域工业集中,农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力量雄厚,集中了陕西省61%的人口、56%的耕地、75%的灌溉面积、6 8%的粮食产量和82 %的工业总产值,是陕西省乃至西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而今,渭河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沿着渭河由西向东的轴线,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西安将建设成为千万人的国际化大都市,渭河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在《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基础上,陕西省于2011217日展开了大规模、史无前例的渭河治理,投资248亿元,包括防洪工程、滩区清障整理和治污工程,另外投资358亿元建设河道水面景观、滩区生态公园、健身运动场所及经济产业等。截至2015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从宝鸡市到潼关入黄口630公里堤防主体全部建成,实现了渭河堤防在关中平原的环状贯通,其中580公里堤顶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

  经过大规模治理,目前渭河已显现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渭河全线防洪能力大幅度提升,城防段达到百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农防段达到3050年一遇防洪标准。在抗御近年洪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经受住了30年来最大洪水的考验,历次洪峰安然过境,确保了沿渭城镇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按照建设人水和谐新渭河的治理理念,实施堤顶硬化、滩区绿化、水面景观和生态公园建设,建成的亲水景观达15万亩。西安草滩段渭河生态景观区、西安湖3000亩亲水景观工程、咸阳兴平十里荷香景观长廊、杨凌湖水面工程、秦汉新城段景观带、宝鸡市70公里滩区生态亲水景观、眉县马家镇堤河公园、眉县灞渭生态湿地公园、岐山蔡家坡滩区景观工程、渭南城北区河滩景观长廊,主题突出,亲近自然,开放后让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渭河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对渭河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水质监测,优化汛期和非汛期水量调度,有针对性地启动建设了浐灞生态区、宝鸡岐山蔡家坡段生活污水排污口、皂河入渭口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对进入渭河的水体进行生物净化,取得了良好的治污效果。

  渭河治理也带动了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一批高效农业、低碳环保产业、傍河小城镇、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区等开始沿河布局。西咸新区依托渭河综合整治,成为西北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陕西省目前正在实施一系列重大水资源开发、水生态保护工程。为了有效解决渭河下游洪水这一心腹之患,陕西省规划布局了泾河东庄水利枢纽。这一工程是在渭河第一大支流泾河上修建一座大型水库,设计库容30亿立方米,被称为陕西的三峡工程。该工程与改变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渭河防洪问题,确保渭河三门峡库区群众安居乐业,同时还可以利用拦沙库容发挥较大的蓄水功能,彻底改变渭北“旱腰带”长期缺水状况,实现灌溉、供水、发电等诸多效益。目前东庄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已经通过国家批复,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和前期工程建设。

  解决关中、陕北缺水,陕西省实施的引汉济渭工程是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屏障,分为调水、输配水两大部分。工程建成后,可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1个县城和6个工业园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将缓解农业用水紧张,改变关中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水的状况,增加渭河干流水量从而有效提高渭河纳污能力,实现人水和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提供水源支撑。

  治好一条河流可以激活一个地区,治好一条河流可以开启一个时代。昔日堤防不堪一击、垃圾污水遍布的河流,已经华丽转身为堤固洪畅之河、绿水碧波之河、亲水文化之河、人水和谐之河。随着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的开工建设,关中供水网络的逐步实施,渭河将重焕青春,一条美丽、灵动、幸福的新渭河正奔腾而来。

  从丝路起点出发,沿着渭河,探究民族性格的传承纽带,细数关陇人民洒下的血汗,聆听渭河上流淌着的历史故事,寻找曾经、现在、将来都属于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可以说,渭河流域的兴盛与衰落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关天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渭河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从这个意义上讲,渭河不仅是陕西的,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贵州省从江县加榜梯田.jpg
16yyb2.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