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科技让治江更“智慧”

2015-03-12

  2011年,武汉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熊堃到长江设计院做博士后,他直言,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是被长江设计院的科研课题吸引来的。长江设计院是国内水利行业的一流设计院,进站后研究的都是水利最前沿的课题,这种机会很难得。”像熊堃一样,看中长江委的科研实力,一批批人才集聚于此,成为治江事业的中坚力量。

  坚持走科技兴委之路,长江委聚人才、重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创建了众多技术品牌,推动流域水利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跃升,也为大江两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打造科研平台

  科学试验与设计紧密结合, 二者相辅相成, 是长江委科技工作的一个特点。目前,长江委建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水利部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与河海大学、清华大学签署了“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体组建与分工协议,与武汉大学等单位组建了“长江中三角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协同创新中心”,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

  治江事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事业, 无论是规划、设计、勘测, 还是科研,都要求解决近期的现实任务, 长期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比较少。这要求科技人员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

  2010年以来,长江委先后开展“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48”、水利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220余项,紧紧围绕流域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等重大水问题,有力促进了长江水利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1970年代出生的许全喜,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长江委工作,那时正值三峡工程开建,他就跟着老工程师开始了水文泥沙监测。水文工作的艰辛自不用多说,可他硬是在枯燥的泥沙分析实验、探索实践中,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春天。到2009年,许全喜在参加工作的10年内,先后负责和参加完成了国家“973”项目、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了50余个项目,总经费约2500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一年,他被评为第二届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许全喜参与的《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又获得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一批批人才在科研项目开发中成长起来,一项项成果在人才发展创新中研究出来。通过重大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长江水利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2009年年初,“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捧回2008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空缺几年后,重新产生的奖项;2012年,“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巨型机组水电站建筑结构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紧紧围绕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重大和热点问题,长江委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201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及其他各类科技奖近20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6项,湖北省科学技术奖35项,申请获批专利240余项。

  每年举办多期长江委领导干部科技讲座,邀请知名学者或专业带头人为全委干部职工授课。2013年,长江委为激发青年职工投身治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始创办青年科技论坛。论坛每年举办2-3期,每期根据治江重大问题拟定一个主题,邀请委内相关领域或具有突出造诣的青年科技人才作专题学术报告,以鼓励广大青年在科研中勇于创新,“为广大青年科技人员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今后的科研生产中勇挑重担,在科技创新中勇立新功,为治江事业争光添彩。” 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表示。

  创新科技发展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基本要求,也是科技治水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着“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指导思想,长江委逐步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建成长江委内部网并形成了通达流域各委属单位的信息网络;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水利基础数据库;颁布实施了《长江委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118个中央报汛站率先在全国实行雨量和水位报汛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建设,为长江流域有效管理,增强对长江流域突发水事件的监控能力,提高长江流域的防灾减灾能力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效益。

  为加强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促进长江委水行政管理业务协同,提高水行政决策水平,2012年,长江委启动“信息化顶层设计任务书”,探索信息资源整合途径,开展委属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及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建设,重需求牵引和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全流域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在长江委水文、水环境、水土保持、水生态监测及科学实验等监测站网中,存在“站点密度不够、监测能力不足、监测内容不全、功能单一与重复建设并存、管理上各自为政、信息不能共享”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长江委启动了长江流域片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网规划。通过站网的优化整合,建立和完善覆盖长江流域重点区域和西南诸河的水利综合监测站网体系,整合委内资源,优化监测站网功能,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水利综合监测能力,满足流域管理工作需要,同时也为全国水利行业流域站网管理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在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长江委又把目光瞄准了对外合作。

  2014年5月,长江委与IBM签署了《长江流域水利信息化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围绕长江流域水利信息化战略规划、长江流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智慧长江建设、科技创新及示范四个方面,重点展开合作。

  “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治江事业重要的一部分,是水利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通过开展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用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长江流域水利现代化。” 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表示。

  围绕水利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长江委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流域监测网络体系,以快速准确地采集和传输各种信息,实现对流域特性和规律的快速认识和把握;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进一步发挥长江委的综合技术优势,充分提高新形势下治江工作的能力和效力,促进长江委更加及时准确和科学有效地开展流域管理各项工作。

  创造成就伟业,创新开辟未来。治江事业薪火相传,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目标需要代代奋斗。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齐头并进,形成了核心生产力,推动长江流域发展走向明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3月12日

曹铮 乔正权 杨莹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