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7月10日讯(通讯员 孙又欣)昨日,湖北省防办专职副主任王万林主持召开会商会,盘点今年梅雨期的水帐表明,尽管今年梅雨期有三场次暴雨过程,有的站点强度超历史,但通过有效防控,确保了未垮一堤、未溃一坝、未损一闸站,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件,保证了水利工程设施安全和减灾保安。
据会商会通报,今年湖北于6月21日入梅至7月7日出梅,共计16天,降雨量为19毫米至498毫米,比常年梅雨期少11天、雨量除西南部多一点外,其它地方偏少,总体偏少5成左右。从入梅之后发生的三场次暴雨看,降雨范围递次加大,有的降雨强度创历史新高,比如红安县城关6小时降雨221毫米,为百年一遇,也是水文建站56年来最强降雨;建始县24小时降雨202毫米,为10年一遇;梅雨期间遭特大暴雨袭击的有11个县市。
据会商分析,湖北江河湖库水势总体比较平稳,但受梅雨期三场次暴雨过程的影响,受降雨影响,200多条山丘河溪突发山洪,清江支流马水河南里渡站水位超历史最高20.64米、澧水支流溇水石板坪站创历史最高水位,米水建始站、竹溪竹溪河站水位分别为历史第二高,倒水李家集、举水柳子港2站水位分别平警戒和超警戒0.76米;高峰时有123座水库水位超汛限,最高超幅1.64米(芳畈);斧头湖、解放山电站水位超汛限。
会商会认为,在应对梅雨期频繁降雨过程中,各级防汛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了强化应急管理,防抗结合,应对有序,防控有力,调控有效。对超历史最高或接近历史最高水位的不设防河流,恩施、十堰等市州抓好预警和受威胁群众的安全转移,其中马水河南里渡3小时内转移了188户、672人,避免了洪水风险;对平警戒和超警戒水位的河流,武汉市上齐领导,上足劳力,组织4000余名干部群众,由400名县级以上领导带队,严密布防,保证了洪水安全入江。对超汛限水位的水库,坚持按照规程,实施平稳安全泄洪,高峰泄洪流量335立方米每秒,累计泄洪1.13亿立方米,削峰率80%,将超汛限水位的水库调控至14座,既保证了大坝安全,又保证了下游72万人、84万亩农田的安全,减免经济损失18亿元。
当在建老渡口水电站坝前水位涨至460.36米,距坝顶差2.44米的关键时刻,督促恩施州优化应对方案,并派出专班现场督办,采取降低溢洪道高程的紧急措施,增加了防洪安全系数。当兴山县胡家湾电站隧洞施工围堰溃决,4名施工人员下落不明时,迅速组织搜寻和救援工作,经20多名武警搜救,施工人员转危为安。当红安县城有5000名群众被积水被困时,及时组织安全转移,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各地对受暴雨洪水和山洪滑坡威胁的群众,千方百计组织好避险保安,共计将1万多名群众临时转移到安全地带,没有发生群死群伤事件。
会商会指出,据气象部门预报,出梅之后,湖北即将转入高温少雨季节。对此,会商会要求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组织好预测预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重点抓好防范局部强降雨的工作,保证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在建水电站、小滑坡区域的防洪安全。针对易涝易旱的省情,及时分析干旱现象和趋势,加强防汛抗旱统筹调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雨洪资源,搞好水源管理,坚持优化配置,一旦旱情蔓延发展,要在抓好人力抗旱的同时,做到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一起上,统筹城乡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实现抗旱减灾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