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那片神奇的黑土地

2010-09-06

 

综合实验基地

    发展历程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度过了50多个春秋。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走过了艰难创建、曲折发展和勇攀高峰的路程。

    1958年9月,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前身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2001年更名为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当初只有14个人,来自四面八方,设备既简单又简陋,没有资金,没有资产,办公室都是借居的。他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刻苦工作,辛勤耕耘。如今,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有在职职工19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省中青年专家2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3人、高级工程师44人,先后有12人享有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1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4人、省水利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有省重点学科2个、重点实验室1个,综合实验基地1个;拥有固定资产4600余万元,科研实验用地43公顷,大中型科研实验仪器和设备200余台(套)。已发展成为全国水利系统地方研究院所中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重点学科建设突出、人才结构配置合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和科技产业化初具规模的科学研究院。

    1996年以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一度陷入了迷茫和彷徨,经济下滑,人员涣散,科研停滞。1996年后,新班子提出了“科研出成果、创收见效益、管理有目标、福利要提高、住房必改善、环境得美化”的建设方针。经过3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环境美了,经济强了,职工的心收回来了,科研又出现了好的势头。新班子趁热打铁,又确立了“办成省重点公益型研究院、行业重点研究中心,向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带领全院职工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实践,积极整合资源结构,适时引进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开拓对外发展途径。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又进入了一个“黄金期”。

    2002年经过资源整合,在原有研究室的基础上,按学科划分成立了6个研究所:农田水利技术研究所、寒区水利工程技术研究所、水资源水环境研究所、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研究所、土工材料试验开发研究所、水工材料试验开发研究所。调整了水利工程设计室和科研生产办公室,同时承担了省水利科技推广站工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先后成立了黑龙江省三北水利科技开发公司、黑龙江省翔波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龙润灌排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龙研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龙水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并于年底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各研究所经过调整和充实,构成更加合理,研究范围更为广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季节冻土区水工建筑物抗冻技术研究,水力学、岩土力学试验与研究,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方法的研究,农田水利、盐碱化草原治理技术研究,遥感信息技术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防洪减灾技术研究,新型建筑材料研制及推广、试验、示范等方面的开发及应用。近些年,研究内容由水利工程向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拓展,研究层面由承担水利行业、省(部)级科技攻关向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专项发展,研究范围由国内向国际扩展。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在农田水利技术和工程冻土等方面,科研成果突出,许多科研成果居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并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两个学科分别于2004年、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土实验室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保持科研可持续发展,加快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将单一的野外观测场,建设为既有工程冻土,又有农田水利技术等水利新技术的综合试验基地。同时基地还设有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中试基地、黑龙江省抗旱信息测试中心、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黑龙江推广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先后与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所、长春地理所、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数十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对多项国家重大课题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学术交流。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科技交流关系。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3次与日本国进行三江平原综合开发技术合作。其间,日方援助科研仪器、设备等累计达5亿日元,合作完成16项科研成果,使三江平原综合治理收到明显效果。

    科技推广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国家级推广项目水工建筑物抗冻技术,在我国“三北”地区5万座建筑物中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1亿元,社会效益5亿元。部级项目土工织物在水利、公路建筑领域应用,在黑龙江推广599万平方米,获直接经济效益5218万元。多功能振动深松犁机具成果转化与示范、移动式注水灌溉系列机具成果转化与示范项目于2002年在国家科技部公开招标中一举中标。该项目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10余个市、县推广25.3万亩,获直接经济效益1.7亿元。由于水工建筑物抗冻技术推广和暗式注水灌溉点播技术推广经济效益突出,分别获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50多年来,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先后承担了200多项科研任务,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近百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58项,有1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些项目填补了相应专业领域空白,获国家专利16项,发表各类学术文章800余篇,制定行业及地方标准5部,为黑龙江省水利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996年至今,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研课题不但数量多,而且层次高,有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948”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项目等。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发展到今天,科研能力和科技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此期间,获国家发明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计22项,获国家专利10项。

    在坚持以科研为中心的同时,文明单位建设也获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黑龙江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届获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农林水利系统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目前,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正在争取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职工利益最大化”,在“信念、情感、珍惜、奉献”的文化理念烘托下,为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而努力拼搏。

    科技平台

    宽阔的科技平台

    ——综合试验研究基地建设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综合试验研究基地始建于1978年。距哈尔滨市区16.5公里,总面积55公顷。分为水利工程及抗冻害实验研究区、水利新技术及模型实验研究区、田间试验区、节水灌溉技术展示区、设施农业区、野外冻土观测场、种植养殖区等,可以开展季节性工程冻土、水工水力学、岩土工程、农业节水、设施农业、水工新材料新技术等试验研究。这个基地也是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黑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中试基地、黑龙江省旱情信息监测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院校共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现已成为现代水利科技创新的综合性试验研究基地。

    基地建立与抗冻技术

    1978年,建立的野外冻土观测场——综合试验研究基地的前身,除3间平房外就是一片荒草,冬天寒冷刺骨,夏天蚊虫叮咬,条件极为艰苦。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工程冻土学科承担了水工建筑物抗冻技术系列研究,即季节冻土区水工建筑物板基、桩基、挡土墙的抗冻技术和地基土冻胀性的工程分类等20余项课题的试验研究,通过野外观测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观测数据,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解决黑龙江省乃至我国“三北”地区水利工程及相应工程冻害问题作出了较大贡献,在国内外季节冻土研究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近些年,工程冻土学科加强了科技平台建设,在综合试验研究基地建立了工程冻土实验室,这是我国水利行业唯一专业从事工程冻土研究及水工建筑物抗冻技术研究的机构。实验室的建成,使冻土学科在研究的广度、深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今后冻土学科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地建设与农田水利学科

    为扩大功能,实现科研可持续发展,从1999年开始,在观测场建设了 “黑龙江省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基地”“黑龙江省旱田节水灌溉信息中心”“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黑龙江省旱情分中心试点项目”“万家节水灌溉示范区”等省内一流、国内颇具影响的水利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在这里喷灌、微喷、滴灌以及自主研发的节水灌溉系列机具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得以展示和应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栽培模式在设施农业区得以进行试验和示范。运用“3S”技术建立的全省旱情预测预报系统,为政府制定科学抗旱方案和指导科学灌溉提供支撑。2003年基地被批准为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中试基地,2005年开始建设农业水土工程实验室。

    从“十五”开始,农田水利学科以基地为研究平台,共完成国家“863”计划、水利部“948”计划、省科技攻关等课题20余项,取得了一批填补国内专业领域空白、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成果。

    基地建设与水利新技术试验室

    2006年,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水利新技术试验室,2008年8月,试验室主体工程竣工。水利新技术试验室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基地的基础设施,而且为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新学科培育创造了条件。

    水利新技术试验室突出了寒冷地区的地方特色,可为水工水力学、生态水工学、环境水力学、城市河道学、环境土工学、河湖冰工学和防灾减灾等新兴学科综合研究提供试验平台。

    水利新技术试验室的建成,是黑龙江省水利行业的又一壮举,不仅弥补了实验手段的不足,还为培育新学科创造了条件,更为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后续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基地建设与飘香的农庄

    走进综合基地,首先感觉这是一个花园,一个飘香的农庄。楼房错落有致,笔直的水泥道路伸向绿色的远方。道路两旁的垂榆横看有致,侧看成行。绿色的长廊,葡萄枝叶茂盛,一串串绿的、紫的葡萄簇拥而立,甚是漂亮。一排排整齐的暖棚里,长满了各种绿色的蔬菜,要不是地下错落的管线和标志牌预示着研究项目的话,来这里的人就会误认为这是一个现代化农庄。休闲广场,霓虹灯闪耀,养鱼池环绕休闲凉亭,迎接着阵阵清风。满圈的鸡、鸭、猪、羊,预示着丰收的富足。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在这飘香的农庄发现科学的印记。这就是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综合试验基地,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建设初期,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就本着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方针,集科研、绿色、环保、旅游、休闲于一体,科学规划,全面发展。科研剩余产品,能够免费满足全院职工一年四季蔬菜供应,而且是纯绿色蔬菜。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综合试验基地拥有土工试验室、材料试验室、农业水土工程实验室、工程冻土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水利新技术试验室,有先进的试验研究仪器设备300余台(套),可以开展农田灌溉与排水参数律定试验、抗旱减灾预测预报、冻土工程模型试验、水工河工模型试验、土工岩土试验、水工材料性能试验等科研工作,为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及应用基础研究,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提供必要科研手段和技术支撑。

    综合试验基地设有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黑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黑龙江省节水灌溉技术中试基地、黑龙江省旱情信息监测中心、东北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形成了系统开发与创新、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与示范、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教育培训与现代化管理等功能的综合试验研究基地。同时,面向全社会开放,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搭建了资源共享的科技平台,加快了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重点学科

    工程冻土学科

    一腔热血融“冻土”

    黑龙江省属季节冻土地区,冻土是寒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多年调查统计,黑龙江省的渠系水工建筑物结构83%以上存在冻胀破坏的问题,几乎100%的水库护坡使用年限均达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期,几乎100%的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存在冻融剥蚀的情况。黑龙江省每年用于建筑物岁修的资金高达几千万元以上。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冻土学科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建立的。该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广泛开展工程冻土和水工建筑物抗冻技术及抗冻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科研实体,为解决黑龙江省,乃至我国“三北”地区季节冻土地区水利工程的冻害问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是我国有关水利工程冻土规程、规范的编制单位之一,是我国目前极少从事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土应用基础研究的单位。在季节冻土区水工建筑物抗冻技术、渠道防渗及防冻胀技术、农业冻土研究等许多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地位,有些成果已被应用于相关的工程实践中,许多成果也被我国许多教科书和有关标准规范收录,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学科定位在以季节冻土区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主,兼顾公路交通、土木工程、建筑等其他行业的寒区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内容为:季节冻土区水利工程冻害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季节冻土区水利工程实用技术研究、农业冻土工程、低温建筑材料研究。

    多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50多项国家、省部委各种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与省部级奖3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1项,黑龙江省(水利部)科技进步奖29项,获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发明专利两项。“十一五”以来,该学科共承担了国家“948”计划引进项目、水利部推广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基金项目、省青年基金项目、省水利厅和省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项目等20余项,多项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2月,工程冻土学科(专业)被省人事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更改为省“自然地理学(冻土学)重点专业带头人梯队”。

    农田水利技术学科

    节水灌溉排头兵

    庄稼离不开水。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农作物就更离不开水,然而黑龙江确是一个水资源较为贫乏的省,尤其是春旱较为严重,季节性缺水较为突出。农田水利技术研究所是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重点专业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水旱田灌溉、农田排水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盐碱土改良与生态修复、节水灌溉机具研发、抗旱减灾信息技术等专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共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16项,获得各种奖励41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学术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公开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参编9部,取得国家专利12项,主编地方标准3部,参编行业标准1部。

    农田水利技术研究所,以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授、硕士为主体,有院士、博导资格的客座教授两人,硕士生导师两人。其学科研究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省主题,开展半干旱抗旱灌溉区、节水灌溉稻作区及草原生态脆弱区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综合技术的研究。2006年被省人事厅批准为省重点学科。之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48”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省重大科技攻关和水利部重大节水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等达27项。有些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农田水利技术研究所注重梯队整体科研实力的壮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紧密联系,与河海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共同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4人。

    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季节冻土区工程冻土重点实验室,是2006年11月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国水利行业唯一的从事季节性工程冻土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的专门机构。实验室面向我国季节冻土地区,是从事工程冻土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基地,在我国冻土工程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室有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及其他12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省政府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1人,客座研究人员4人。

    实验室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其中低温试验室面积230.5平方米,有大中型试验仪器设备90余台(套),总值700余万元。还建有1870平方米野外冻土观测场,多年来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观测数据,为水利部行业技术规范、规程的制定与修订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9月6日 

朱进星 李斌


  相关新闻:
黑龙江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总投资50833万元
黑龙江省百万农村人口将喝上放心水
黑龙江省举行青龙山灌区暨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开工奠基仪式
穿越白山黑水间
黑龙江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抓住机遇建设现代化大水利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要求落实各项防汛措施 确保安全度汛
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强调: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防汛抗洪工作
黑龙江省从8月1日起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