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兴水为民谋福祉 水润万物百业兴
——重庆市璧山区2017年水利事业发展纪略

2017-12-13

  □通讯员 王炯其 杨勇

  山作屏风水作彩,绘得沟渠舞春风。这是重庆市璧山区民生水利建设的生动写照。

  水利是事关民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以来,璧山区牢牢把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牢固树立“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加强水资源和水文水质管理,强化污水治理与回用,不断深化河长制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促进了人水和谐绿色发展。

  一泓泓山峦间荡漾的碧波、一条条穿山越岭的渠系管道、一处处气势恢弘的水利工程……水利事业高速发展犹如涓涓甘霖浇灌着璧山大地。

  重点项目深入推进 促经济发展

  今年7月,城区中水回用二期扩容工程正式通水,城区中水日处理能力从1万立方米提升到2万立方米,这也是全市最大规模的中水回用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城区中水回用二期工程总投入1.3亿余元,分批次实施了城区中水回用和城区以外的12个镇街中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铺设中水管网约60公里。

  目前,璧山城区及各镇街的工程车辆清洗、道路冲洗、市政环卫、园林浇灌用水、景观用水、空气除尘、河流补水等均用上了中水,全区中水回用率达46%,不仅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河流水质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今年,璧山区继续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力促各项重点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区水务局局长王继超表示,除了中水回用工程,其它重点项目也在加紧实施,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提水供水工程方面,长江提水璧山供区工程已完成隧洞混凝土浇筑1800余米,预计今年底隧洞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并开展管网安装工作,2018年内实现通水。城市新区水厂目前已完成厂区场地平整,开始实施土建工程,一期工程供水规模为5万吨,远期供水规模达30万吨。大学城至璧山调水工程顺利完成管道安装8500米,预计2018年实现通水,每天可向璧山城区供水3万吨。   

  在璧山和大灌区工程方面,完成了灌区内23公里主干渠道整治改造工作,灌区范围内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得到快速发展,周边农户还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真正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单一农业向农旅融合发展的可喜转变。

  在水系连接工程方面,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中的“千秋堰—盐井河—同心水库”连通工程(一期)隧洞掘进1100米,占总长4677米的23.5%,预计2018年实现隧洞整体贯通。“璧北河—璧南河”连通工程已完成隧洞掘进约3668米,占总长5500米的66.7%,预计2017年底前将实现隧洞整体贯通。

  不仅如此,璧山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一河六湖十八湿地”为蓝图,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和水城建设。目前,玉泉湖水库(三角滩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棕树湖(棕树水库)已完成初设审批和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5月完成主体工程;菜子沟、鹅颈项等湿地正在抓紧建设,预计明年3月完成主体工程。

  提升防汛抗旱能力 保一方平安

  今年5月20日至22日,璧山区降雨量达到150毫米。然而,在强降雨天气中,璧山没有发生明显险情。

  这得益于璧山区加强防洪抗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汛期检查、全面排查整个隐患等系列防汛抗旱的有力措施。

  今年,在汛前期,区防汛抗旱工作检查组对全区15个镇街的98座水库工程、重要河段以及蓄水1万立方米以上的山坪塘进行了拉网式安全大检查,排除了隐患。在汛期,根据暴雨天气情况,对15个镇街、98座水库、重点山坪塘以及在建水利工程进行适时检查,查处安全隐患6起,整改率达100%。

  此外,璧山区还修订完善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目前,健全了1支120人组成的区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同时各镇街分别建立了约50人的防汛抗旱应急分队。

  在保障物资储备方面,璧山区多方筹集资金备足物资,除区里和各镇街备足800万元的防汛物资外,一旦抢险需要,可以随时申请调用西南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和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的储备物资,确保保障物资充足。

  要提高防洪抗险能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为此,今年5月,璧山区启动了河系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将综合治理河道24.58公里,新建防洪护岸工程49.2公里,防洪标准为20至50年一遇。

  “一期工程工期为3年,预计2019年底完工。目前,共治理河道7段、长7公里,新建堤防10公里。”王继超表示,该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全区防洪标准、行洪能力,规整河道、稳固河岸,有效减少河道两岸的水土流失,美化河道两岸环境,加强河道水生态修复能力,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文居住环境。

  通过系列措施,目前,全区防洪减灾形势明显改观,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进一步降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大幅度保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河长制”全面推行 建美丽璧山

  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自此,一场从上到下的河长制治水战役打响。

  璧山快速响应,今年4月上旬,璧山区成立了区级河长办公室,全面推行河长制;5月底,各镇街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6月底,全区各级河长制全面落实到位。

  具体而言,璧山区根据河流集雨面积大小,将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3条主要河流明确了由区委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副总河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河长,镇街党(工)委书记任河段长;52条一级支流全部由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河长,分管负责人任河段长;48条二级河流由村(社区)书记任河长。

  在此基础上,璧山区还为每条河流分段明确了1至2名专职河管员。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专职机构,明确河长办与生态办合署办公,解决“工作重复、多头治水、多头治污”的问题,并从机构设立到治污监管环节共建立18个监管机制,从机构机制上保障了治河工作的有序开展。

  自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行以来,璧山区从“治河”到“治岸”纵深发展,由主次河流扩展至全区98座水库、3000余口山坪塘,对涉及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城乡居民生活污染等多个方面开展多层次治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璧山。

  璧山区又是如何保障全面推行河长制顺利有效实施呢?王继超介绍说,河长制工作纳入了全区生态创建考核内容,并在区内媒体进行公示,对镇街工作不力的,扣减镇街第二年的财政预算资金1%。区财政每年安排5000至8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水环境质量监测、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河湖划界确权、突出问题整治、水生态修复和相关项目建设等工作,各镇街也一并落实了配套治理资金,确保了河长制工作的有效推进。

  民生水利滋润民心 百姓笑开颜

  “以前遇到天旱时,为茶树浇灌还得从山下运水上来,太费劲了。现在不一样了,就近就有蓄水池取水,省时省力省心。”三合镇二郎村茶农吴成红种植了10余亩茶叶,他高兴地告诉我们,璧山把“水利民生建设”当成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水利设施,让茶农心里踏实。

  农谚有云:“收多收少在于肥,收与不收在于水。”水为农之本,水利兴则农业丰。据王继超介绍,今年,璧山区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特色食品等农业主导产业,高标准建成了以蓄水池、节水灌溉、末级渠道为主体的一大批农业配套水利设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五小水利”工程。

  今年以来,全区完成各类水利设施项目2000余处,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

  不仅如此,璧山区还在水利精准扶贫中,重点扶持正兴镇大面坡村、丁家街道三五村、三合镇二郎村,帮助3个村规划建设了一批饮水安全工程、提灌站、渠道等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在水库移民后扶工作中,核实按时足额为1214名水库移民发放了直补资金,并投入1000万元,实施水库移民后扶项目17个,建设移民区农村公路8公里,新建、整治山坪塘5口,逐步改善库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

  在山坪塘整治中,璧山区将“280口山坪塘整治”纳入2017年民生实事。目前,投入3034万元完成了全区291口山坪塘整治,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万余亩,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

  “我们在整治基础上,有序推进了9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年底前完工后,将有6.13万人的饮水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王继超表示。

  一项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一座座水库星罗棋布、一条条渠道纵横交错,一道道河床焕发新姿,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在如今的璧山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强劲脉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12月13日

王炯其 杨勇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重庆秀山深入宣传河长制助力“河长治”
重庆市彭水县社区参与河道管护效果好
重庆璧山:以水为脉 绘出城市美丽神奇
重庆秀山县创新考核机制扎实推进河长制
重庆忠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实现全覆盖
重庆秀山22座水厂管网联通城乡水脉
重庆巫山:14公里管道架上悬崖绝壁 五星村世代干渴即将画句号
水利部对口帮扶重庆市武隆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网站首页大图.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