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解盲点 助治河——重庆璧山区依靠高科技推进河长制工作

2017-10-19

  □特约记者 郭宏章

  人眼有盲点,这是不争的事实,河长制工作推进,也如人眼一样。针对这些盲点,重庆市璧山区依靠最新科技手段,解决了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河长制工作无盲区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无人机扮演巡河者

  当前不少地方都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然而,随着巡查空间不断扩大,仍有不少地方是河长们难以巡查到的。

  今年5月,璧山区生态河长办启用无人机进行河道巡查,3台巡航半径约5000米、最大巡航距离36公里的无人机,成为河长的好助手。

  秋日的璧山城区里,阳光正好,璧南河水缓缓流淌,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盘旋,遥控器的屏幕上,璧南河和两岸的情况一览无余。河边,胡声权正在操控着无人机的方向。

  胡声权是璧山区生态河长办干部,这台无人机是他的“同事”。无人机和另外两位伙伴的任务,是前往璧南河不容易步行抵达的区域,从空中查看水质情况。

  胡声权说:“如果不是无人机,我们至少要花半天时间才能找到破损的管网,其间溢出的污水将直接排入璧南河,对水质造成污染。”

  璧山区生态河长办水专项组副组长杜俊明说,无人机加入巡河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不受河道地形和自然条件限制,不留盲区和死角。

  “上岗”不久的无人机又接到一项新任务:对璧山区境内的每一条河流进行“家底”调查,核实之前的“一河一档”资料,并从空中给每条河流拍摄影像资料,为下一步的“一河一策”编制做准备。

  机器人充当清道夫

  当前巡河中,既有看得见的污染源,也有地下隐形的污染源。璧山区城市沿河两岸的排污管道就是典型。最近几年,璧山区在城区沿河两岸共新建污水收集管网26公里,由于许多管网就铺设在沿河两岸地下10米深处,如果出现管网的破损和堵塞,将严重破坏周边河流水质。

  有一天,区生态河长办接到来自青杠污水处理厂的电话,称突然发现进入厂区的污水减少。依据巡河人员判断,应该是污水管网出现了问题。“原来出现这种情况,只能人工巡查,小的管道工人进不去,找到破损点更是不容易,找到后还得开挖、修复、回填,工程量也不小。”胡声权介绍,“现在情况有了好转,机器人给我们帮了不少忙。”

  据了解,在今年生态河长办成立之初,璧山区就花费近20万元购买了一台机器人,主要用于城区污水管网内部的巡查和局部清障。

  针对青杠污水管网的破损问题,由于入厂的管径不大,机器人正好可以大展身手。不到半个小时工夫,机器人就对5公里的管网巡查了一遍,发现了管网破损的具体位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减少河流水质遭受破坏赢得了大量的时间。

   物联网充当监测员

  当前在对河流水质的检测中,大多采用人工水质断面或踩点进行检测,费时费力。要做到既及时又准确,物联网技术可谓是雪中送炭。

  早在2015年,璧山区为解决河流水质监测问题,就将物联网技术用在璧南河上。所谓物联网技术就是采用“互联网+探头”的方式,对水域污染源进行全天候自动监控。设置在水域内的探头,将实时拍摄影像和采集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回系统。

  物联网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将水务、环保部门和区级相关部门及镇街执法人员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一旦物联网发现水质污染问题,它就会立即给相应的人员手机上发送任务,要求进行处理。两年多来,遍布璧山河流的互联网监控预警机制,为璧山保护青山绿水布下了“天罗地网”。

  如今,在多举措的保护下,璧南河的出境断面水质已经达到了Ⅳ类。随着璧山区治河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升,区域内的梅江河、璧北河等主要河流的水质也会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10月19日

郭宏章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重庆秀山县加速推进移民后扶项目建设
管水是否尽责 水质说了算
重庆市秀山县积极应对暴雨洪灾
重庆巫山湖北巴东:跨省县级联席会议推动河道管护
重庆市巫山县助推深度贫困镇村水利脱贫
一塘清水润民心
重庆市秀山县多举措保供水安全
重庆开州:北部山区暴雨山洪逞威 党员干部紧急投入抢险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