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天下第一塘”迈向世界的第一步

2015-11-26

芍陂(安丰塘)瞭瞰  叶超/摄

  中国水利网站11月26日讯 (通讯员 刘扬 叶超)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芍陂(安丰塘),是中国最早的陂塘类灌溉工程,支撑的区域农业发展至今已延续2600多年,以芍陂水利工程为核心,形成了包含区域水系、农业生态、田园景观、水神祭祀、灌溉管理等内涵丰富的灌溉农业文化遗产,对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国活着的水利史”。

  安丰塘,古名芍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安丰塘镇街道东侧。始建于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间的春秋楚庄王时期,逾今已2600多年历史。资料记载,该塘为楚相孙叔敖集中民力大兴水利、发展农业和经济、富国强民屯兵屯粮所建,是蓄水型的水利灌溉工程,塘面34平方公里,灌溉67.3万亩农田。清代编纂的《淮河年表》称其为淮河流域“水利之冠”;因其“纳川吐流,灌田万倾”而被民间誉为“天下第一塘”。国际灌排委确认芍陂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她因此从卑处淠东平原的一隅走向了世界。

  上篇:芍陂,历经沧桑润泽古今

  “安丰塘(芍陂)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它的修建对当时楚国经济繁荣和屯田济军发挥了极其重大作用,为楚庄王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更流惠万民,造福了后代子子孙孙。它进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同寿县县长程俊华一起从法国领取证书归来的寿县县委常委许支禄感慨万千。

  芍陂(安丰塘),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灌溉蓄水工程,它比都江堰、郑国渠还早300多年,她闻名于世并非只在当今。《水经注》记载:“淝水流经白芍亭,积水成湖,所以叫作芍陂。”隋朝在此设置安丰县,芍陂又称安丰塘。2600多年前,孙叔敖选择该地比较低洼的地方,筑堤拦蓄源自江淮分水岭北侧的山源河水,兴建起“陂周百十许里”的芍陂(安丰塘),下控1300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其工程及治水理念和治水水平之超前,民间用“芍陂归来不看塘”赞誉。清嘉庆年间的《芍陂纪事》,系统地记述了芍陂工程及其文化历史。2600多年来,芍陂(安丰塘)一直支撑着区域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工程水利为核心,形成了包括区域水系、农业生态、田园观光、水神祭祀、灌溉管理等内涵丰富的陂塘文化。

  好奇的是,2600多年前,在生产资料极其落后的状况下,孙叔敖为什么要不惜物力人力财力修浚芍陂(安丰塘)?难道孙叔敖仅仅是个“水利迷”?

  芍陂(安丰塘)建成后,使安丰一带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并很快成为楚国的经济要地和高地,楚国更加强大起来,打败了当时实力雄厚的晋国军队,楚庄王也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300多年后,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被秦国打败,考烈王便把都城迁到芍陂(安丰塘)畔的寿春,并把寿春改名为郢。这固然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也是由于水利奠定了寿春的重要经济地位。陂塘修建上升到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意义何其重大。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芍陂(安丰塘)的水利价值和历史价值不断互换。但她每一次兴衰都与国运昌盛、粮仓丰裕紧密相连。三国时,才华可与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的名将邓艾在安丰塘一带屯田,引芍陂水直达寿县县城城壕,“增灌溉,通漕运,大获其利”。隋开皇年间,芍陂(安丰塘)放水口由5座增至36座,“鲂鱼鲅鲅归城市,秔稻纷纷载酒船。”唐、五代至宋元年间,芍陂代有兴废,因侵塘占垦等,塘面日趋缩小,到明朝末年,“一百余里之全塘,仅存数十里许”。清代,芍陂(安丰塘)得到多次治理,疏通渠道,维修水门闸,培修塘堤,改36门为28门。民国时期,连年战乱,水利失修,芍陂(安丰塘)堤坝颓废,斗门毁坏,蓄水仅1700立方米,灌溉面积不足20万亩,“蓄水之效,几已全失”,芍陂(安丰塘)的价值也渐渐缩小。

  芍陂(安丰塘)重整雄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先后投资投劳对安丰塘进行8次大规模治理、整修和加固。1958年,六安地区人民为了根除旱灾对皖西丘陵区的威胁,以大别山区的5座大型水库为水源,开始兴建淠史杭灌溉工程,安丰塘被纳入其总体规划,成为灌区内最大的一座反调节水库。1958年10月,按照淠史杭灌区的规划设计,开始动工开挖淠东干渠,目的是把淠河上游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3座水库发电尾水经淠河总干渠引进淠东干渠,再直达芍陂(安丰塘),解决2000多年来安丰塘水源保证率低、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1962年,淠东干渠通水,芍陂(安丰塘)成为“藤”上的一个大瓜,正式结束了其水源枯竭的历史。1976年11月,芍陂(安丰塘)护坡工程开工,历时两冬一春,塘堤整理至25.4公里,蓄水水位由28.5米提高到29.5米,塘面虽然仍为34平方公里,但蓄水量则由5000万立方米增至84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扩大到63万亩。特别是2007年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1.02亿对芍陂(安丰塘)进行了全面的除险加固,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旅游、保护文物、发展养殖业相结合,芍陂(安丰塘)焕发生机,发挥了更大的灌溉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天的芍陂(安丰塘)下控12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寸土斤粮,成了真正的鱼米之乡,“支渠派印千畦润,垄亩村连百室盈”。寿县入列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芍陂(安丰塘)功不可没。

  下篇:申遗,传承千年灌溉文明

  芍陂(安丰塘)从历史深处走来有2600多年,而今从寿县走向世界只用了26个月。

  11月2日,笔者采访了寿县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许支禄,他是芍陂(安丰塘)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主导者和亲历者之一。

  许支禄介绍,2011年,时任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来寿县考察,身为国家水利建设领军人物,对芍陂(安丰塘)的人文、历史一清二楚,在芍陂碑石处,李副部长一语惊天下:“芍陂是陂塘文化的鼻祖”,他要求寿县县委、县政府:“加强芍陂古水利工程和水文化的研究,藉以让更多的时人和后人研究、认识芍陂(安丰塘),发展古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现代安丰塘的开发利用,泽被当世和后代。”

  寿县对此极为重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走访调研,认为从目前已公布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来看,尚无水利工程灌溉的类型,芍陂(安丰塘)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后可填补这项空白。这一设想促成寿县县委、县政府以“申遗、规划、基础、产业‘四驾马车’拉动芍陂(安丰塘)保护利用工作”思路的确立。那一年,县委、县政府已指定专人负责寿县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李国英副部长的指示给古老的芍陂(安丰塘)带来无限生机,县委、县政府抓住时机,将安丰塘申报农业遗产提到议事日程中。芍陂(安丰塘)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另一位全程参与者、寿县水务局副局长徐剑波说,2013年4月,他接到层层转发下来的国家灌排委一个《通知》,主要内容是对全国古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通知》中有一句“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准备”引起他的注意,为提升芍陂(安丰塘)知名度,把芍陂(安丰塘)推向世界,他着手准备申报材料。“芍陂(安丰塘)是陂塘文化的鼻祖,2600多年来一直持续发挥着灌溉作用,按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标准和条件,入列应该没有问题。”徐剑波说。但是,去年在韩国光州举行的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第65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共有1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通济堰、东风堰、紫鹊界梯田和木兰陂4个项目。芍陂(安丰塘)却与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授牌“失之交臂”,原因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

  据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申报路径是每年由各国家委员会组织申报,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出推荐名单,国际执行理事会投票通过后正式列入遗产名录。

  芍陂(安丰塘)申报够不够条件?凭什么申报?怎么申报?寿县县委、县政府重新审视芍陂(安丰塘)历史价值、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数次派人进京向专家咨询,并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专家编制保护规划,挖掘芍陂(安丰塘)“普遍价值”,理清“无形的文化脐带”,選写申报文本。

  2014年3月,寿县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寿县明清城墙暨安丰塘遗产保护研讨会”专家来寿县,共同探讨芍陂(安丰塘)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弘古创新发展,专家将芍陂(安丰塘)历史定位为“中国灌溉工程鼻祖”,“申遗”将可使之载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目。

  2014年6月3日,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义生、水利部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吕娟一行应邀来寿县,研究讨论芍陂(安丰塘)申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相关工作,按“申遗”要求加快完成研究论文集、文艺作品集、历史与现状专题片、芍陂记事重印、工程模型、工程相关规划等编撰制作,并根据要求完成工程设施、环境及孙公祠的整治和修缮。

  2014年9月11日,寿县在北京举办了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

  2015年7月12日至13日,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在寿县召开了芍陂(安丰塘)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技术评估会,专家组对芍陂(安丰塘)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文化遗存等再次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工作组技术汇报,审阅有关文字和视频材料,形成共识:芍陂(安丰塘)是中国灌溉文明的代表性工程,是世界最早的陂塘型灌溉工程之一;芍陂(安丰塘)灌区因地制宜的工程规划、系统完善的工程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了2600年来农业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持续发挥;芍陂(安丰塘)见证了水利与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该区域自然、社会变迁。芍陂具有突出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是可持续灌溉工程的典范,具备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条件。

  随后,申报报告提交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10月13日晚,寿县芍陂(安丰塘)与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宁波的它山堰一起,被国际灌排委确认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许支禄说,芍陂(安丰塘)入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对安丰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必将对安丰塘保护开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安丰塘要做的是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加强安丰塘工程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灌区农业发展、水利风景区和观光农业建设,促进各类文化资源整合和旅游业发展。

  其实,安丰塘已根植人心,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古水利工程遗迹,而是集经济、社会、文化多元价值于一身,属于全体寿县人的历史人文地标。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11月26日

刘扬 叶超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霍邱县启动政府信用融资兴水
霍邱县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提升改造
安徽郎溪县:财政奖补 冬修正劲
国家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审计霍邱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安徽省临泉县综合治理兴修水利
繁昌县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淮北试点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临泉县今冬明春水利兴修早行动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未标题-1.gif
未标题-1.gif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jpg
datu.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