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贯彻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七
系列评论之七: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河湖水系连通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必须优化水资源配置,在推进河湖水系连通上下工夫。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河湖水系连通,是坚持人水和谐基本原则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新的治水理念的生动体现。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资源不匹配的基本格局将长期存在,迫切需要适当的人工干预;同时受人类活动影响尤其是对江河湖泊的无序开发、围垦侵占和污染,众多湖泊和河流被迫“瘦身”甚至消亡,河湖水系的水力联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屏障。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研究并解决河湖水系连通问题。

  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近年,我国先后组织实施了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水量调度、三峡水库向长江中下游补水以及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深得民心,彪炳史册。要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开展二期和西线工程前期论证,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推进其他层次的水网布局和建设。

  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就是要尊重河湖自然循环和演变规律,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生物学中的微循环被称为“第二心脏”,一旦这条通道里哪个部分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同样,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微循环”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水资源浪费、水环境恶化、水生态破坏,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生命健康以至社会稳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持续保持流动状态的水不会腐败变质,运动的事物最具生命力。让水为民所用、为民服务,首先就是要让水都能流动起来、循环起来,让河湖充满活力,那些曾经风光优美的水景才不至于像断头浜一样被蚊虫侵占,那一泓春水、一汪清泉才会呈现出生命的动力。同时,还要通过建设水库、闸坝、泵站、渠道等必要的水利工程,构建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要能根据江河湖库的丰枯变化调水引流,实现水量优化配置,提高供水可靠性,增强防洪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态。通过水系连通工程,为加强水利科学调度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发挥江河湖库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河湖水系连通,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区域之间的差异,把握不同类型河湖水系连通的特点和要求,分区域、有层次、有区别地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存在经济发达、河网密布、水环境压力大等情况,因此要加快骨干工程建设,维系河网水系畅通,率先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

  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但中部地区存在水系复杂、河道淤堵、循环不畅等问题,因此要积极实施清淤疏浚,新建必要的人工通道,增强河湖连通性,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国家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缺水严重,生态脆弱,人水矛盾尖锐,因此要在科学论证、充分比选的基础上,合理兴建必要的调水工程,缓解当地发展受制于水的状况。

  国家大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但东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污染,湿地萎缩,因此要开源与节流并举,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恢复扩大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空间,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通过水系连通工程,从经济欠发达、水源充沛、水资源利用效益低的地区,将水及时调配给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益较高的地区,同时尽量减小对调出区的环境影响,那么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找到最佳契合点。如果江河湖库始终保持“运动”状态,循环流转,吐故纳新,那就不会成为“一潭死水”。如果使河湖通畅,清流奔涌,生态良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合理,那么水资源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水和谐良好局面的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2月17日

王迪 张卫东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