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2月6日讯 去冬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对抗旱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着力抓好当前抗旱保苗、保夏粮生产工作,千方百计减轻旱情损失。国家防总、水利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抗旱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一、根据旱情发展变化及时启动并提升到国家防总最高级别的Ⅰ级抗旱应急响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一是针对旱情发展变化情况,国家防总分别于1月20日、2月4日和2月5日先后适时启动了Ⅲ、Ⅱ、Ⅰ级抗旱应急响应;二是分别于1月20日和2月5日两次召开北方冬麦主产区各省及有关流域机构异地抗旱视频会商会,分析旱情形势,研究抗旱对策;三是1月上旬召开了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冬春抗旱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四是分别于元旦前夕和1月24日、2月3日和2月4日四次向旱区各省及有关流域机构发出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各阶段抗旱工作提出不同对策和要求;五是迅速派出工作组,具体指导旱区抗旱工作。2月1日至6日,先后分两批次向河南、江苏、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甘肃8省旱区派出由2个副部长和4个局级干部带队的抗旱工作组,今明两天还将派出8个专家组,具体指导协助地方开展抗旱工作。
二、协调有关部门在抗旱资金和物资上对旱区抗旱工作给予支持。在春节前和近期先后2次协商财政部分别下达1亿元和2.5亿元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持重旱区开展抗旱工作。
三、加强大型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其抗旱骨干作用。黄河小浪底水库从1月6日开始加大泄量,累计放水12.2亿立方米,河南、山东两省引黄灌区累计从黄河引水近6亿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460万亩;江苏淮北地区通过江水北调工程从长江下游提水4.96亿立方米,浇灌淮河以北地区的受旱麦田464万亩。安徽省防指及时调控淮河干支流水位,调度茨淮新河提水4000多万立方米。
四、动员组织旱区各地积极主动抗旱,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中型和小微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努力扩大灌溉面积。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各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119万人、开动机电井111万眼、泵站1.6万处、抗旱机动设备103.5万台套,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2亿元,提水引水40多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21亿亩。
五、充分发挥基层抗旱服务组织应急抗旱作用。去冬以来冬麦区有5000多支县乡抗旱服务队每天活跃在田间地头,累计投入抗旱机动运水车4.9万辆次,帮助群众完成抗旱浇地500多万亩次,解决了50多万人次和2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六、针对农村抗旱水源不足情况,充分发挥基层广大水利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抗旱的作用。加强对农村节水抗旱技术的指导,推广喷灌、管灌、滴灌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使用生物抗旱剂等;加强对农民抗旱保苗技术的培训,让农民如何掌握科学的灌溉制度,动员群众开展综合抗旱保墒措施,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如河南省为指导群众科学抗旱浇麦,近期举办抗旱浇麦专栏4800多期,水利专家举办抗旱讲座6200多场次,印发抗旱科普材料3000多万份,科学指导群众抗旱浇麦。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