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兴水战略采风行”报道之二:黄龙上垣润民心
——写在夹马口灌区北扩一期工程上水浇地之际


2008-12-16

    中国水利网站12月16日讯 时值隆冬,记者随三晋兴水战略采访团来到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峨嵋台塬上的渠边田间一派农忙景象,这里的农民朋友期盼了几十年的黄河水正源源不断地由渠道流向田间,流入百姓的心田。在耽子镇柳村的果园里,村民张羊管忙得不亦乐乎,他激动地对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坡上的老百姓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地里能浇上黄河水,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不,灌区的承诺也兑现了,我们都享受了一次免费的冬浇。

 

    记者了解到,夹马口北扩一期工程已于12月13日正式开机上水,如期实现了今冬可上水浇地10万亩的阶段性建设目标。夹马口北扩工程是在现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的基础上,通过灌区中部(泉杜村)二次提水,将黄河水提到峨嵋岭台垣,解决临猗、万荣2县、40.6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受益范围包括10乡镇、83个行政村、20万人。工程建成运行后,每年可提黄河水0.8-1亿立方米,增加农业产值7-8亿元,并有效促使区域内地下水止降回升。2008年3月,受益区20多万农民翘首以盼的北扩工程开工建设。

 

    项目受益区农民盼水心切

 

    正在建设的北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40.6万亩,其中临猗县受益面积36万亩、万荣县受益面积4.6万亩。拟建灌区地处峨嵋岭台垣区,俗称“坡上”。“坡上”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的含义是干旱缺水。但是“坡上”相对“坡下”并非一无是处。据农业专家介绍,峨嵋岭台垣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尤其适合种植优质水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坡上”农民竭力走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困境,打机井、修渠道、抓调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拟建灌区范围内共有机井519眼,井灌面积7万亩。但是,无序取用地下水不仅造成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而且也带来诸多的生态问题。临猗县水利局水资办主任范年一对记者说:“垣上年地下水补给量只有603万立方米,而现状井灌用水每年平均高达1500-1600万立方米,呈严重超采状态,机井越打越深,现状水埋深200米左右,井深普遍为260-300米,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下降,几乎年年都有水井干涸,7万亩井灌区保浇程度只有60%-70%。”寺后村党支部书记贾万祥对记者说:“村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展井灌,共打井19眼,由于地下水不断下降现已报废3眼。最初打到120米就可出水,八十年代井深150米,九十年代井深230米,现在井深普遍为280米,出水能力越来越差,而且肥力也不如黄河水。”

 

    有水没水两重天。坡上坡下相差悬殊的水利条件直接影响着两地经济发展水平。从泉杜村北上,五分钟时间就可到达峨嵋岭台垣区,然而坡上坡下苹果长势却相差两龄(果径)之大。长期以来,“坡上”农民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农业生产以经营果园为主。以临猗县即将受益的36万亩耕地为例,80%种植果树,20%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据了解,水地果园平水年可亩产6000-7000斤,比坡下夹马口灌区低1000斤;旱地果园平常年亩产只有3000-5000斤,而且由于果径小,所产水果的商品率较低。2005年,峨嵋岭台垣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700元,还占不到夹马口现有灌区内人均年纯收入5652元的一半。

 

    受益区干部群众对北扩工程充满期待。刚从坡下灌区内乡镇调到卓里工贸区任区长的王世宏对坡上坡下的农业工作都很熟悉,他满怀信心地说:“黄河水上垣后,农民浇地省时、省力、又省钱,农业产值至少翻一番。现在坡上的井灌区浇一亩地要用三个小时,而且还要排队。坡下夹马口灌区浇一亩地只用20分钟。区里已考虑到将来农业劳力有剩余的问题,正在计划做好明年的劳务输出工作。”寺后村支书贾万祥说:“早在十几年前省里的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次来实地勘测时,村民们都义务提供水、电和吃住方便。前年又来了一批技术人员,村民们还持怀疑态度,问黄河水到底能不能引上来。现在冬浇已用上了黄河水,村民自然打心底里高兴。”干部群众对北扩工程的建设和供水前景非常乐观。首先,坡上坡下近在咫尺,坡上农民对坡下黄灌效益耳闻目睹,盼水心切。其次,坡上已经形成以经济林为主的种植结构,作物需水量很大。三是按照省政府对高扬程泵站实行电价补贴政策规定,上水后坡上灌区正好属于补贴范围,灌溉水价只有井灌区的一半,必将调动灌区农民用水积极性。四是借鉴夹马口灌区目前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信息化管理手段,必将会促进“坡上”灌区经济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基建加农建”新机制的探索实践,促进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为了确保工程尽快建成发挥效益,在夹马口北扩工程建设之初,山西省水利厅提出在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基建加农建的建设新机制。基建加农建的建设模式,就是把基本建设与农建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把政府组织与乡村“一事一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的组织功能,调动受益区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在泵站水源、枢纽、干渠建设、支渠防渗及配套建筑物等骨干工程按基本建设程序开工建设的同时,采用农建形式完成支渠土方工程及斗渠、农渠的建设。

 

    基建加农建的建设模式,在全省是首次提出并实践的。基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行“四制”管理,并层层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与进度处于严控之中。基建加农建模式的成与败,关键在于农建。说到底根本在于县、乡、村三级的组织能力,在于受益区农民对北扩工程的接受和认识是否到位,也在于项目部的统筹协调、宏观控制能力。按照基建与农建的分工原则,农建工程内容包括在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前提下完成支渠土方工程,通过农户自筹资金的途径完成斗渠、农渠工程。据初步框算,要完成北扩工程的农建任务需投资0.8-1亿元。这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临猗、万荣两县是一个不小的投入。

 

    北扩工程的农建领域呈现出与基建工程同步进行的良好态势。临猗县政府为做好北扩工程农建领域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及时进行战前动员。2007年12月29日,临猗县四套班子组织召开了北扩工程农建动员会,提出广泛动员群众,组建专门队伍,三年任务两年完,以农建形式加快整体工程进度的号召。二是逐级成立指挥机构。县里专门成立了以县长挂帅的夹马口北扩工程农建指挥部,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了指挥机构。县政府于3月19日发出《关于确保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顺利建设的通告》,动员工程涉及的乡镇、村组和农户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施工,并提出一系列处置措施。三是县级财政适当补贴。据临猗县水利局副局长、总工潘生发介绍,为了尽量减轻农民负担,县里决定从县水利发展基金中挤出一块用于农建工程。四是坚持以村为单元组织专业队伍建设。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已开工的支渠土方工程全部由专业队伍承建,由项目部派驻监理进行质量控制。五是坚持“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在乡村两级机构的积极作为下,农建资金筹措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采取了村里拿一部分、辖区企业拿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的办法,有的村则采取了先由村里贷款筹资,等将来受益后在从水费中扣除的办法。但基本都坚持了“谁受益、谁承担”的资金筹措原则。六是实行“先干先补、多干多补”的激励机制。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将主要用于以奖代补,优先补助先行者和多干者。

 

    卓里工贸区有7个行政村、5万亩农田为北扩范围,按照规划今年冬浇就能受益。区里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北扩工程农建工作,向群众讲大局,讲长远,统一认识,鼓舞干劲,将各村的建设任务列入今明两年年度考核目标,并向受益村每村安排两名机关人员,吃住在村里,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在国家补助未下拨之前,区里的卓里集团先垫资80万元用于果树赔偿,解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经过全区总动员,三天时间砍伐果树3.4万株,第一时间腾出施工用地。区长王世宏对记者说:“关键在于两级干部思想统一,农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

 

    东屯村虽然受益面积不大,但全体村民认识一致、干劲十足。北扩工程7支渠设计全长不到6公里,但穿过东屯村的长度就达5公里。面对受益面积小、参建工程量大的现状,村委会不等不靠,两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专题议事,最后达成两项成果。一是全体村民已集资20万元,二是渠道占地问题由村里自行协调解决。村支书弓交流对记者说:“群众认可就好办。全村现有深井16眼,控制果园3000多亩,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普浇一次需半个多月,而黄河水上来后,不仅灌溉面积将扩大,而且浇地效率将大大提升。同时我们也算了一笔投入账,打一眼深井至少需20万元,扩大不了多少灌溉面积,灌溉成本比黄灌高一倍还多。”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工程建设标准

 

    北扩工程项目部技术总负责刘观灯说:“北扩工程经过长达十多年的酝酿,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在多次实地勘测、征求地方意见、邀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充分考虑了群众的用水需求、灌区的运行管理,建成后的北扩工程应该是当前全省一流的泵站灌区。”

 

    水泵是提黄泵站的核心构件。北扩工程扬程高达155米,单机流量要达到每秒2.3立方米,加之水源为含沙量极高的黄河水,对水泵的要求极高。与提黄工程有着特殊感情的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局长张学会想找到一种磨损小、效率高、寿命长的水泵。为此,他赶赴西安理工大学请教了此方面专家滦鸿如教授。之后,又赶赴兰州拜访了甘肃理工大学的齐学义教授。综合省内外专家的指导意见,项目部决定由山东博山水泵厂和上海连成水泵厂联合攻关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两个厂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款针对夹马口实际情况研制的、效率可达85%以上的水泵设计方案终于出台。按照设计,水泵转速为750转/分,线速度不超过40米/秒,把最棘手的泥沙磨损问题解决了,并且解决了水泵的技术供水问题。

 

    据了解,北扩工程在提水管道、渡槽、干支渠等施工环节均有技术突破,均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提水管道使用了新型材料PCCP钢筒混凝土管,具有耐高压水头、抗渗性高、密封性强寿命长、周期成本低的特点,而且投资少、安装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成本也较低。长达1.8公里的渡槽不仅断面大,可过12个流量,而且壳的厚度只有12厘米,节省了材料成本。干、支渠均采用了U型混凝土断面下衬土工布的施工工艺,过水能力强,渗漏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2月16日

 

    链接:“三晋兴水战略采风行”报道之一:“三晋兴水战略采风行”启程

作者: 王洪斌 蔡媛媛
SRC-128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