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淤地坝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总结黄土高原地区科学高效的淤地坝建管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淤地坝建设的科学性,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保障淤地坝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全面实施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同时,在已批复实施的83条小流域坝系中,选择了陕西省米脂县榆林沟、横山县元坪、宝塔区麻庄流域,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范四窑、准格尔旗西黑岱流域,山西省河曲县树儿梁、离石市阳坡、永和县岔口流域,甘肃省定西县秤钩河、环县城西川流域,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聂家河流域,青海省大通县景阳沟流域和河南省济源市砚瓦河等13条沟道治理基础较好的小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第一批示范坝系建设小流域,开展了示范坝系探索。13条示范坝系小流域的总流域面积为1103.3km2,水土流失面积1034.3km2。涉及湟水河、渭河、皇甫川、无定河、延河、三川河及部分直接入黄小支流。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多沙区,涵盖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至第五副区和土石山区,其中榆林沟、元坪、范四窑、西黑岱、树儿梁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麻庄、阳坡、岔口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聂家河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景阳沟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秤钩河、城西川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砚瓦河流域属土石山区。
小流域示范坝系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通过2–3年的建设,建成一批工程布局合理、各项措施配套完善的小流域坝系,为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建设提供样板;二是通过探讨研究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坝系建设的优化布局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实用的筑坝新技术,提高淤地坝建设的技术含量,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速度;三是总结工程建设“三项制度”和合同制、公示制在淤地坝建设中的作用和成功经验,促进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四是建立监测体系,通过“3S”等高新技术,结合传统监测方法,对小流域坝系建设的水沙变化、工程安全状况及坝系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从而对坝系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五是总结推广工程管护、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成果的管护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与方法。
目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正在组织编制《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示范工程总体实施方案》。《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示范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是在各小流域示范坝系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各小流域的治理现状、建设目标、投资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围绕示范工程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以坝系监测为重点内容,提出了坝系示范工程建设、管理和监测等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
为保证示范坝系建设的顺利实施,从示范坝系项目筹备阶段开始,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就从技术保障、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开始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在推行淤地坝建设项目法人制方面,分别采取了由地方水保部门组建项目法人和由流域机构组建项目法人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同步实践探索。这些工作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示范坝系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将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淤地坝建设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