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传承弘扬水城历史文脉——浙江绍兴水文化建设综述

2016-04-29

  □本报记者 高立洪 邱志荣 茹静文

  

  绍兴是一座充满水韵的城市。沿河建房,砌石为埠,遇河架桥;街随河走,河随街流,水陆交通交织。在乌篷船双橹咿咿呀呀声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美景。

  绍兴又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古朴的老街区,时时能感受到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其中。文化与水交融,在水的润泽下,绽放出绚丽光彩。

  近年来,绍兴在发展社会经济、保护与修复水乡水生态系统、重建水城的同时,重视传承、弘扬大禹精神文化,注重挖掘、保护、传承水文化,为新时期打造江南水乡典范,增添了新的水文化元素。

  绍兴水文化源远流长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享有盛誉的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绍兴众多的美誉与水息息相关,水是绍兴的灵魂、血脉,更是绍兴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在绍兴8 279平方公里土地上,总长10 887公里的6 759条河流,纵横交错。从空中俯视,绍兴宛若一座漂浮于水上的城市。“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门前寻常一河水,从远古缓缓流淌而来,在时光中慢慢沉淀,投映出这座古城的千年印记。这一脉好水,既成就了绍兴的“鱼米之乡”,更孕育出源远流长的绍兴水文化。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古浙东地区:“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面对河湖密布,洪、涝、潮交替的水环境,历代先贤皆以浚河为安民要务,以理水为治越首策。

  考古发现,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宁绍平原就已向世人展示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大禹治水,绩奠九州,是中华文化中最绚烂的一页。传说4000多年前,大禹两次来越治水,“毕功于了溪”,地平天成,死后葬于会稽山。虽然是神话传说,但会稽山下却真真实实存在着已有几千年历史、全国规模最大的大禹陵、庙、祠。大禹是华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一直以来备受崇敬。大禹精神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亲临会稽祭祀大禹。此后,上自帝王下至黎庶,各种形式的祭禹活动历久不断、承传不绝,很好地传承弘扬了大禹精神和文化。

  大禹治水传说在绍兴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从精神上影响着绍兴历代治水者高度重视治理水患,奠定了绍兴的水文化基石。

  2500年前,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富中大塘。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纳三十六源之水和山麓湖泊,筑成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鉴湖。西晋,内史贺循疏凿西兴运河,以利灌溉航运,并渐成浙东地区航运主干道。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绍兴知府汤绍恩建造三江闸,与横亘数百里的萧绍海塘连成一体,形成了以三江闸为排蓄总枢纽的绍兴平原的内河水系网新格局,使山阴、会稽、萧山三邑蓄泄有度,航运水位可控。

  先贤治水给绍兴留下厚重精神遗产

  绍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变“水患”为“水利”,不屈不挠的治水奋斗史。

  自越国以来代代不息的治水活动和理性思考,使绍兴人逐步形成了“善治越者当以浚河为急”“人水和谐”“阻潮汐于平原之外,蓄淡水于河网之中”的顺天时、应地利的治水思想,以及献身、求实、创新的治水精神。

  绍兴除一大批古水利工程遗存外,还存留下丰厚的水利著述。据统计,绍兴古代文献有方志146种,名胜游记284种,水利141种,人物69种等等,总共1400余种,可谓名副其实的方志之乡、水利文献之乡。

  当今盛世,绍兴史志工作者,特别是水利志书研究、挖掘、整理工作者,将绍兴治水历史挖掘整理,从治水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今天治水提供借鉴。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人水和谐,优越的自然环境使绍兴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于是造就了名人文化。文人学士为越中山水所陶醉,化为赞美的诗词歌赋,产生了兰亭书会、唐诗之路、明清风骚等文化艺术作品。纵横交叉的水乡河网使人们择水而居,遇河建桥,创建了精美的水利建筑和桥文化,春波桥因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诗句而名声在外。绍兴著名的山水风景区东湖、柯岩、羊山也是古代绍兴人因凿山开石、筑塘建城、治水利民而创建的水文化遗产。

  重建绍兴水城,赋予绍兴水文化新内涵

  改革开放后,绍兴水城也在发展中付出了水环境恶化的代价。绍兴下决心花大力气找回蓝天碧水,从1995年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到2013年抓住“五水共治”契机,积极作为,提出“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决策,绍兴的水环境保护和利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城市规划,水文化先行。把绍兴打造成为“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水城,是绍兴人的梦想。水文化在绍兴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绍兴人对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加之绍兴水利人在水文化方面开展了大量而充分的基础研究和前期工作,绍兴市各界达成共识:河道的保护与治理、历史街区的开发、山水文化园林景观的保护和建设、水上旅游的拓展各方面均在规划设计之初精心编制水文化方案。

  绍兴市集聚资源,形成合力。规划、城建、文保、旅游、交通等部门都参与到总体规划中来,水文化保护和建设形成了合力,全市上下思想统一:水文化与文物保护、园林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学艺术创作结合,形成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氛围。社会力量总动员,国家级水利史志、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绿化园林等领域的顶尖级专家为绍兴水文化保护和建设把关;绍兴本地的文史、古建筑专家贡献智慧;请出当地的能工巧匠,再现精湛的传统老工艺,传统石文化穿越历史,复活于当代;收集整理过的历史文献、诗歌、书法艺术、名人轶事、宗教文化,散落于民间的历史遗存实物构件,传统的建材、花草、树木,都井然有序地融入与之对应的历史风貌中,努力做到建一个工程,塑造一个水文化景观;疏浚一条河道,形成一个文化长廊;整治一块土地,造就一个文化景点。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绍兴的水文化工程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和规范有效的基本做法:确立了“没有文化内涵的工程就没有生命力”的理念;以做学问的要求,认真系统考证、编写所处工程的水系来龙去脉、文化传承;对每条河流、每一工程进行同中有异的主题文化提炼,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

  近年,绍兴建设的每一条较大的河流,都有明确的文化主题:环城河突出两千多年来形成的水城文化主题;古运河“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乡风采”,尽展运河文化;大环河表现的是生态文化和名人文化主题。这些主题文化都有具体丰富生动的内容,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机结合,是保护和弘扬的统一。

  发展到今天,绍兴水文化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外延,那就是以大禹治水献身、求实、创新的精神为统帅,以“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核心内容,以“人水和谐”的理念为追求的目标;以文学和艺术为重要的表现手法,以水的明净秀丽、形态多变为审美标准,以亲水形成风俗传统,以水的利用和功能作为其延伸和传播形式。

  水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让绍兴从全国“百城一面”中脱颖而出。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五水共治”、清淤治污、水环境整治执法,绍兴古城的水系正在逐步打通,重塑山、水、城、人关系的新篇章已经揭开,绍兴人对水乡风情的集体记忆正在恢复。

  重视水文化思路和实践,传承水城文脉,再现水城文明,提升了绍兴城市的品位,不断拓展的绍兴城市正在实现从古韵水乡到现代水城的历史性转变。

  2014年5月22日,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要求绍兴打造江南水乡典范,为水乡绍兴发展指明了方向。绍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要把绍兴打造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水乡典范和“水清岸绿、天蓝气净、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现代水城典范。

  相信,未来的绍兴水城必定会呈现河网密布、水清岸绿、文化灿烂、经济发达、环境优雅,古今文明相融、特色鲜明的景观和形象。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4月28日

高立洪 邱志荣 茹静文


  相关新闻:
201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绍兴举行
浙江:将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打造成一流工程
《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厅长办公会议审议
浙江台州:集思广益聚民心 “民间河长”立新功
浙江台州:创新机制 开辟河道保洁新路径
浙江临海:做好水文章 河湖库塘展新姿
浙江台州:水库生态渔业工程又传喜讯
浙江今日入汛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赞歌.jpg
首页大图.jpg
201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绍兴举行.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