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中国水利报评出2008年水利十件大事

2008-12-31

    2009年到来之际,中国水利报评出2008年水利十件大事。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明确了水利建设的三项重要目标,对新时期水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明确了水利建设的三项重要目标:一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二是确保2010年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三是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防洪排涝抗旱、节水灌溉、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等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1月18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12月27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下一步“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迎来新机遇,投入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新特点。

    2.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水利系统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投入抗震救灾,水利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排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水利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快速反应,紧急行动,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投入抗震救灾。5月16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增设水利组,由水利部牵头组建。水利抗震救灾建立起统筹协调、组织有序、高效运转的应急指挥体系和上下贯通、军地协调、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有效地防范了汶川大地震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取得显著成效,经受了安全度汛的考验,实现了零伤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在面对威胁最为严重、排险最为艰难、国内外最为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工作中,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对唐家山堰塞湖实行主动处理、及早处理、科学处理。唐家山堰塞湖的特大威胁最终得到解除。下游人民群众无一伤亡,重要基础设施无一损失。6月10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来贺电,称其“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水利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2008年1月24日,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召开。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成为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应有之义,成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成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水利系统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民生水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投资达到438亿元,占水利建设总投资的66.8%。长江中下游干堤修完修好,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全面展开,治淮、治太骨干工程基本完成,三峡、小浪底、临淮岗等枢纽工程全面发挥效益,一大批水资源配置工程先后建成,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增强了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4.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第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计划中,水利占到20%。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机遇。全年中央水利投资达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2008年11月,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增投资的重点领域。在新增的1000亿元中央财政投资中,水利占到200亿元(含南水北调20亿元),加上2008年已经投入的455亿元,中央财政对水利的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水利部门迅速行动,坚决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水利系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攻坚战。在短时间内编制的中央新增200亿元投资计划,突出了民生水利建设和重点骨干工程建设。

    5.战胜了历史罕见台风袭击,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全力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工作。成功防御局部地区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2008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22个热带气旋,其中有10个先后登陆我国,比常年偏多3个,登陆比例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各级防汛水利部门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台风防御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突出抓好“防、避、救”三个重要环节,紧急转移安置384.1万人次,将台风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1月中旬到2月上旬,水利部门全力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灾救灾工作,保障灾区供水供电。2月,面对罕见的黄河凌汛,水利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无一人伤亡。6月,成功防御珠江流域洪水,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以及嫩江、西辽河大水等洪涝灾害。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减少近四成,受灾人口减少近二成,因灾死亡人数减少近八成。

   6.水利改革继续深化,国务院批复水利部“三定”规定,水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各项水利改革稳步推进。水利部认真总结30年水利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对继续深化水利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国务院批复水利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管理、地下水监测、水资源保护等十方面职能进一步加强。全国61%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了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12个水能资源丰富的省(自治区)明确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能资源。水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两定”测算任务全部完成,98%的单位完成了分类定性,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分别为84%和69%,管养分离、人员分流、社会保障等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水利部召开干部大会,认真总结30年水利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提出要力争在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水利投资稳定增长长效机制 、健全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构建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管水机制、建立基层水利良性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等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水利改革目标。

    7. 七个流域防洪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水利规划和重大专题研究稳步推进。

    继2007年《珠江流域防洪规划》获批后,2008年2月16日,国务院分别批复海河、太湖、辽河、松花江流域防洪规划。7月,长江、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没有针对流域防洪减灾编制专项防洪规划的空白。2008年,国务院共批复12项水利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全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已报送国务院,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稳步推进,一些重点水利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

    8.《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部颁规章颁布,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有了重要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依法确立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2008年4月18日,《取水许可管理办法》颁布实行;11月19日,三部委联合印发《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2009年1月1日起执行。这对提高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水资源费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开征。11月3日,《三峡水库调度和库区水资源与河道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发布。11月17日,水利部《对大凌河流域省(区)际水量分配方案》作出了批复。该方案是第一个由国务院授权水利部审批的省(自治区)际水量分配方案。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已报送国务院审议,抗旱条例(草案)已进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阶段,节约用水条例和太湖管理条例的起草报送工作正在加快进行。水法规的清理工作全面完成。

    9.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水利部门全力确保奥运水安全。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奥运会前及比赛举办期间,水利部门全力以赴,围绕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防洪安全和水事稳定积极开展工作,全力保障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市和上海、天津、青岛、沈阳、秦皇岛、香港等协办城市的水安全。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海河防总成立后,迅速组织了北三河防汛演习和防汛抢险演习,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做好海河流域防汛和奥运防汛保障工作。

    10.水利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

    2008年9月26日,水利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水利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安排部署,在中央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围绕“做好民生水利工作,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密切联系水利改革与发展实际,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等方面,部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地方开展调研。部机关各司局和部直属单位的领导也组织开展了深入的调研活动。高质量形成了部党组分析检查报告。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形成了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共识,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整改落实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2月31日
 

中国水利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