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6月24日讯 (记者 尤珍)记者从太湖局了解到,太湖流域于6月7日进入梅雨期,今年梅汛期汛情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入梅早,时段降雨大,主要集中在太湖流域上游区;二是太湖及区域河网水位上涨迅猛,普遍超警戒;三是暴雨、洪水、高潮位“三碰头”,太湖洪水排泄不畅。
雨情方面,6月7~23日8时,太湖流域平均降雨达216毫米,已超过常年梅雨总量。期间有四次较强降雨过程,分别为6月10~11日,6月13~14日和6月17~18日及22~23日,其中6月10日和17日出现了流域性暴雨,流域面平均雨量均为54毫米;6月10日杭嘉湖区降雨量达118毫米。
水情方面,由于暴雨主要集中在太湖上游地区,暴雨洪水快速汇流入太湖,导致太湖水位迅猛上涨。由6月7日3.17米上涨至24日8时的3.88米,水位涨幅0.71米,超警戒水位0.38米。6月17日,太湖水位最大日涨幅达0.17米。河网水位及水库水位也普遍上涨。梅汛期间,沿江潮位持续偏高,严重影响了流域洪涝外排。同时,强降雨造成局部地区受灾,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针对流域水雨情变化和天气预测,太湖局提前预防,迅速采取四项有力措施应对流域可能遭遇的暴雨洪水。
一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面对流域近期防汛的严峻形势,太湖局按照国家防总、陈雷部长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今年防汛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对近期流域防汛工作进行周密部署,狠抓防汛责任制落实、预测预报和防汛会商等环节,科学调度流域重要防洪工程,确保流域防洪安全。
二是加强会商,做好汛情监测、预测和分析。近期,太湖局多次与流域各省(市)防汛部门以及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会商,分析流域防汛形势,研究防汛对策措施。利用太湖流域水文遥测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对流域水情、雨情和工情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同时,认真做好水雨情分析工作,及时开展太湖水位滚动预报,由每天预报1次加密至每天2到3次,为流域调度决策提供支持。
三是果断决策,提前加大泄洪力度。根据预测预报,太湖局超前部署,主动防范,果断决策,科学调度。太湖流域入梅后,太湖局在流域各省(市)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迅速调整流域重要水利枢纽的调度方式为防洪调度,加大望虞河、太浦河的泄洪量,逐步转变为全力排水;并启用杭嘉湖南排工程长山闸、南台头闸、盐官下河泵站,三个枢纽日排水量在2500万立方米以上;江苏省沿江各闸抢低潮排水,预降内河水位。自6月7日起至6月24日8时,常熟水利枢纽共排水2.22亿立方米,望亭水利枢纽排水1.2亿立方米,太浦闸排水1.33亿立方米,杭嘉湖南排工程排水3.96亿立方米,沿长江各主要13个口门排水3.5亿立方米。
四是加强督查,确保调度措施落实到位。6月20日,太湖局派出两个工作组,赴苏州、湖州、嘉兴等地,督查望虞河、太浦河、东导流、杭嘉湖南排等工程防洪调度,并与地方防汛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各地防汛措施落实情况、工程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阶段进一步加强流域与区域联合调度创造条件。同时,太湖局进一步加强了流域性骨干工程运行情况的巡查,确保调度措施落实到位。6月24日,国家防总已派出由太湖局吴浩云副局长率领的工作组,赴太湖流域两省一市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