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山东:夏粮十连增 水利作支撑

2012-06-08

  中国水利网站记者赵新6月8日报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在关系粮食生产的诸多因素中,水的增产保丰作用最为突出。去冬以来,针对全省降雨偏少的实际,山东各地高度重视抗旱工作,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优化灌溉用水调度,为今年农业生产再夺丰收提供了保障。据统计,2011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达到5430多万亩,目前全省小麦长势较好,夏粮连续十年增产已成定局,有望大幅增产并创历史新高。

  全省夏粮生产“十连增”,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功不可没。自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来,山东累计投资52.1亿元,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74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4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6万吨。目前,有88个县成为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了全省产粮大县。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提升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状况明显改善。共新打配套机井2.2万眼,新建改造塘坝、池窖、小型泵站和堰闸2470多座,整治渠道6747公里,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6.8万座。随着一大批工程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许多昔日的“望天田”一举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二是灌溉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山东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大力推行节水技术及配套设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重点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34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5.3亿立方米,项目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9提高到0.72。安丘市官庄镇通过实施低压灌溉工程,将水通过管道直接送到地头,减少了田间输水损失,每亩可节约用水10余方,相当于提高供水能力1.2倍,项目区内3.6万亩麦田全部及时进行了灌溉。

  三是农田灌溉成本明显降低。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山东全面推行工程、协会、水价“三位一体”建管模式,建立起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效管护机制,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科学制定灌溉方案,组织农民进行抗旱灌溉,灌溉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投入大幅减少,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实现了“省水、省工、省钱、省心”的良好效果。莒县通过建立多水源、全天候高效节水自压灌溉模式,实现了“不用电,不用油,水流到地头”,农业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2天缩短到7天,灌溉成本由30-35元/亩·次下降到10元/亩·次,每亩地每年可节约灌溉成本100元左右。

  坚持政府主导,全力落实资金投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重点县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省里与各重点县政府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和奖惩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着力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确保重点县建设资金需求。省财政在足额落实省级资金外,又追加2.9亿元用于重点县建设,三年安排省级资金14.93亿元。市、县两级普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三年市级投入4.34亿元,县级投入10.85亿元。同时,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级各渠道农田水利项目资金,三年整合资金50.9亿元。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省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小麦产业项目县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相结合,实行立项程序、建设内容、投入标准和管理模式“四统一”,增加了投资建设规模,保障了投资绩效。

  理清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按照“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三十年不过时,五十年还能用”的精品工程。系统化规划,就是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对项目区进行从水源到田间的总体规划,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批次实施,努力构建配套完善的灌溉系统。规模化推进,就是以重点县为单位,以项目区为单元,不同年度、不同来源的项目连片实施,集中推进,确保规模效益。经过三年建设,所有重点县规模化治理面积都达到10万亩以上。高标准建设,就是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以县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工程所需材料及设备,聘请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同时,积极推行群众监督员制度,让群众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新技术支撑,就是积极采用射频卡、风力扬水等新技术,大力推广一泵一卡管道化灌溉、无井房射频卡控制灌溉、多水源联合调度自压灌溉等十大灌区节水模式,努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科技含量。文明式发展,就是注重生态环境,注重人水和谐,注重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灌溉,不进行水资源论证的项目不予立项。用水户参与,就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组织引导农民群众参与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项目规划时充分征求农民意见,建农民需要的工程;实施过程中让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让农民充分了解工程特点、使用方法和实施效果。

  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建设环境。坚持依靠机制创新激发内在动力,建立健全“竞争立项+考评验收+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起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公开竞争立项。连续三年采取“竞争立项、公开评审”的方式,择优确定重点县。通过合理确定评审内容和赋分标准、评审专家“一把尺子量到底”、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媒体全程监督等措施,确保项目选择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全面考评验收。根据绩效考评和项目验收办法,采取“委托第三方评验”的方式,对年度建设任务进行全面绩效考评和项目验收,及时将评验结果和处理意见通报全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三是实行动态管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重点县建设效益,打破“一评定乾坤”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将绩效考评和项目验收结果与重点县资格、资金分配挂钩,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项目一年一考评,资格一年一确定,资金一年一调整,奖惩一年一落实。2010年和2011年在安排省以上投资时,以绩效考评和项目验收结果为依据,对成绩优秀、良好、合格等次的县分别拉开了档次。

  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为确保小农水项目“建得好、用得住、留得下”,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和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县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推行工程建设、用水组织、水价改革“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一是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工程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建后管理问题,组织引导受益群众自主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工程设计、建设和质量监督,并负责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护。二是及时进行产权移交。工程验收合格后,按规定完成产权移交,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理措施。对于规模较小的工程,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进行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三是全面推行农业终端水价改革。结合主体工程建设,同步配套完善测水量水设施,合理确定水价,实现科学计量、按方收费、一价到户,真正使农民群众“浇明白水,拿舒心钱”。2009年以来,重点县全部出台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的规定,建设项目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供水服务公司、用水经纪人等管理组织500余个。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6月8日

  

赵新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山东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会议
阳谷引黄灌区小麦喜开镰
山东省防总完成泰安、莱芜和菏泽市防汛综合检查
马承新到山东省淮河局调研治淮工作
梁山县要求“严”字当头做好黄河、东平湖防汛工作
山东省胶州市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阳谷引黄灌区首轮夏灌结束
聊城市举办全市防汛知识竞赛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