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6月23日讯 6月23日,青海水利厅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了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要求全厅干部职工要把推进本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系统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结合水利要为“三农”服务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会议指出,青海水利作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水利不仅是新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提高农牧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是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客观条件。
会议要求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要以实际行动,以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农牧区生态环境为目标,在“十一五”期间着力从六个方面做好“水文章”,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一是把保障农村牧区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计划解决1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村镇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到60%。二是大力发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改造和节水示范建设。计划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扩大灌溉面积20万亩,发展草原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三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建“生态乡村”。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5000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300座。四是科学发展农村牧区小水电,到“十一五”末新增农牧区小水电装机10万千瓦,建设8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五是加强防洪体系建设,为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拟建堤防护岸43公里。六是抓好水资源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到“十一五”末实现年调水量3.6亿立方米;建成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盘道水库、公伯峡水库、大南川水库3项灌区工程;继续推进湟水流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开工建设柴达木绿洲灌区、海南州大型灌区、黄河谷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改善灌溉面积50万亩;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50万亩。通过以上措施,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