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全力投入力争打好抗旱攻坚战
|
|
2009-08-20 |
中国水利网站8月20日讯(记者 李建国 生效有)内蒙古自治区今年旱情严峻,特别是7月份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旱情持续发展并逐渐加重,出现了严重的夏伏卡脖子旱,部分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全区受旱面积之广、涉及盟市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为多年来罕见,农作物生长及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自治区各地各级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全力投入人力物力,力争打好抗旱攻坚战。
有“鸡鸣闻三省”的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今年以来,没有有效降水,全县120万亩耕地、56万亩草场、274万亩林地基本处于“田间无绿苗,草场无绿草,林地无生机”的状况。
“今年老天爷基本上没给下雨,春天播上种后等雨,没等上,一直到现在也不给好好下一场雨,这苗都旱死了。今年的庄稼是绝收了。”台基庙乡村民张二贵指着仅一尺高的枯黄了的玉米,愁苦地说。
今年的乌兰察布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1~7月全市平均降雨118.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6.8%,尤其是6月下旬以来,降水特少高温持续。全市计划播种农田934万亩,因旱未播农田50万亩,已播种农田884万亩中严重受旱688.6万亩,其中因旱未出苗面积100万亩,绝收面积250万亩。牧区草场受旱2450万亩,其中没有返青的草场1200万亩。由于持续干旱,全市101条中小河流中有97条河流断流,造成5189眼机电井出水量不足,90%的中小水库干涸。干旱已造成全市10个城镇供水不足,特别是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所在城镇人饮供水严重不足。全市因干旱造成96.33万人、134.8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牲畜死亡6.5万头只。1.8万人通过远距离拉水来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因旱已造成农牧业经济损失22.4亿元。截至8月15日,锡林郭勒盟草场受旱面积16.87万平方公里,农作物受旱面积219万亩,其中重旱90万亩。干旱造成14座水库干涸,12342眼机电井出水量不足,18.31万人、7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截至8月15日统计,赤峰市农作物受旱面积1377万亩,占全部播种面积的78%。其中,轻旱562万亩,重旱649万亩,干枯166万亩。牧区草场受旱面积5600万亩。全市主要河流来水总流量13.506秒立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偏少91.2%,水利工程总蓄水量1.1381亿立米,比多年同期偏少64%,有53座水库干涸。干旱造成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机电井出水量不足或吊空达12464眼,全市有54.947万人、171.4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
据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最新统计资料,今年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土壤墒情严重不足。进入7月份以来,全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到特少,气温偏高到特高,特别是7月下旬,旬极端最高气温31~40℃,与历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高1~5℃。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南部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受长时间干旱少雨的影响,目前,内蒙古中西部大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差,旱情严峻。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西南部、阿拉善盟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赤峰市北部以及通辽市南北山区伏旱严重。部分重旱区呈现“草地不见绿色、农田不见作物”的景象,广袤的草场和大片的耕地变成不毛之地,农牧业生产正遭受严重的旱灾。
截至8月10日统计,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4727万亩,其中重旱2050万亩;农作物干枯729.9万亩。有242座水库干涸,59402眼机电井出水严重不足,因旱造成189万人、427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20多万头(只)牲畜死亡。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镶黄旗、清水河县、阿拉善左旗6个县级城市供水受到影响。目前,农区大部地区旱情严重,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阿拉善盟、兴安盟和通辽市南北山区受旱农田面积占已播种面积的70%~97%;全区牧区71%的草场严重受旱,1/3草场今年以来还没有返青,春季已返春的草场大部分枯黄,放眼望去一片冬季般苍凉景象。由于无水可饮,无草可食,牧区已有20多万头只牲畜死亡。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受旱草场占可利用草场93%-100%。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受旱草场占可利用草场86%-89%,畜牧业生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干旱威胁。牧民们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将大量牲畜提前出栏。受持续干旱影响,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大部地区水位下降2-5米,部分地区水位下降15-20米。目前,全区水库总蓄水量仅为12亿立方米,较常年平均值少三分之一。由于持续干旱,有242 座水库干涸,有59402 眼机电井出水量严重不足。报废机电井数量不断增加,饮水困难的村屯不断出现,农区最远从15公里外远距离调水,有的牧区拉水距离达30公里,重旱牧区出现往返两天拉运水现象,仅拉水费用每天花费30-50元,生存十分困难。目前,全区因旱已造成189万人、427 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由于持续干旱,出现了严重的虫灾,蝗虫侵蚀面积达6000多万亩。
针对多年不遇的严重旱情,8月17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首次启动了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受旱盟市、旗县根据实际启动了各自的应急响应。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对当前抗旱工作的指示精神,自治区水利厅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深入到旱区,指导和帮助当地抗旱救灾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片包干指导抗旱,做到抗旱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全力以赴做好当前的抗旱工作。并动员全社会开展抗旱保生产工作。二是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各地区坚持把保证居民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加快各类应急抗旱备用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并在重旱区及关键区域内打抗旱备用水源井,解决抗旱水源,尽最大努力保证农业用水,保证适时播种和缓解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据统计,到目前全区已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10604处,完成8896处,投入抗旱人数260万人,开动机电井26.4万眼、泵站114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4.67万套,投入机动运水车辆138.4万辆次。抗旱浇灌面积2523万亩,已临时解决了59万人、156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抗旱救灾,全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9亿元,其中,国家下拨特大抗旱费2000万元,自治区政府拿出主席预备金2000万元,重旱区盟市、旗县自筹4.5亿元资金用于抗旱救灾。四是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加密旱情监测、分析和信息报送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8月20日
|
|
李建国 生效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