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10日讯 (记者 李建国) 4月2日,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由于大量融雪形成桃花水在居民区无法迅速排出,造成居民区进水,到4月9日,全市共有1564户受灾,受灾人数4637人,无人员伤亡。此次桃花汛是38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汛情。汛情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高度关注,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及时了解情况,并责成兴安盟水务局迅速采取措施。当地党委、政府全力救护受灾群众。
为支援地方抢险,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调拨编织袋2万条。全市各级领导分守救灾一线,指挥各重点地段抢险救灾工作,投入人力8435人次,其中军警部队582人次,出动车辆1125台次,排水设施323台(套),发放编织袋68410条,运送土方2500立方米、运送炉灰渣13452立方米,抢修桥涵8处,维修沟渠7.3千米、抢筑临时围堰29.3公里,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320人,投入抢险资金667万元。
“桃花水”为阿尔山地区春季经常发生的汛情,因积雪融化,雪水下泄时期正值桃花盛开之际,故此得名。“桃花水”成灾是因积雪厚度较大,又逢气温快速回升,积雪融化迅速,水流下泄迅猛。伊尔施镇为一老林区,由于当地城市基础设施较差,排水设施不完善,积水无法快速排出,造成水流冲毁基础设施、涌入院落房屋。
今年“桃花水”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影响。阿尔山去冬今春降雪量较大,总量达46.5毫米,仅3月9日当天的最大积雪厚度就达35厘米,为1971年以来近38年内气象观测到的积雪最大值。随着气温迅速回升,冬春两季形成的大量积雪在短时间内融化,地表径流集聚下泄,引发“桃花水”汛情;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素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居民现仍居住在林业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板夹泥”房屋之中,由于当时未进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排水管网单一,污水管网空白,致使下泄的“桃花水”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桃花水”灾情发生。
此次“桃花水”汛情大面积发生,其中伊尔施地区林海街和新城街灾情最重。4月1日以来,阿尔山市最高气温由6℃起步持续攀升,“桃花水”开始下泄,伊尔施主街道路及巷道内砂石路被水淹没,街面水深达45厘米,居民需借助交通工具出行;部分居民院落和房屋进水,平均水深30——40厘米。
目前阴坡积雪融化60%左右,阳面积雪已大部分融化,桃花汛洪峰和水量不会再增加,灾情不再扩大,来水将从排洪沟正常流出,预计2至3天即可解除汛情。
据初步统计,此次灾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72万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