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地处河北省最南部的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这里因盛产鸭梨著称,被誉为“鸭梨之乡”。该县在全面实施“梨乡水城”创建大兴生态水利建设活动以来,水利局根据县委、政府总体规划部署安排,始终以生态水利建设为主导,高标准建设环城生态水网、路网和林网,着力打造“碧水绕龙城,城在梨花中”两环城的生态崭新格局,坚持以科学规划、依法管理为准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生态水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梨乡水城建设的生态水网框架逐步凸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味逐渐提高,一座具有现代化绿生态特色城市的“梨乡水城”巍然屹立在华北南部大地上。
站位高起点,做大生态“路”篇章
在“梨乡水城”建设中,加大生态水网渠岸路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如何描绘这幅横空出世的伟大蓝图,是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是一条农业灌溉的河渠,渠两岸边坡不整,杂草丛生,沿线的群众生产生活很不方便。秋收时节,如遇阴雨天气,当地的群众眼看庄稼成熟很难运出去。去年,由水利局承担的全长近7公里的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生态观光路建设,针对道路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困难多的实际,局领导一班人站在惠民惠农的高度,靠前指挥形成合力,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深入没顶的庄稼地里,周密细致地计算工程量。头顶星星从单位出发,踩着月光回家,经常是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矿泉水,顾不上吃一顿安生饭。付出就有收获,详实科学的数据,为日后顺利施工的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做大做强“路”网文章的同时,水利局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全力发动。局党组书记、局长童明志在会上观点鲜明地提出,坚持做到:在生态水网观光路建设中,建设任务多么困难都要不打折扣的完成;施工中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阻力,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何要办的事情不管再紧,都要以农建水利工程建设为重,把惠农的工程做扎实。本着“公平公正,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严格落实工程承包招投标制度,与承包方达成了“先垫资施工,分期付款”的共识,有效地保证了生态观光路的顺利实施。得当的施工措施,提前10天竣工,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今年麦收时节,德政镇农民老李驾驶着三马车行驶在渠岸路上,笑呵呵告诉笔者:“我们这些田地再也不怕阴雨天了,因为有水利局修了宽广平坦的生态观光路渠岸路,不怕成熟的庄稼运不出去,这路给我们造了很大的方便”。“梨乡水城”生态水网建设活动实施以来,水利局多方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先后修筑生态观光渠岸路30多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促进了沿线农民的经济收入,沿河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方便。
规划高标准,打造生态“绿”景观
水利局紧紧围绕“梨乡水城”建设中生态水网设计规划,着力打造“路网、林网、水网”三网一体的生态水系环境,构建以水为脉、以绿为衣的人居环境,形成路、水、林交映生辉的大型综合生态系统,做好水绿相得益彰的生态这篇文章,水利局在生态观光渠岸路畅通的前提下,按照总体目标坚持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种植、高标准养护的原则,打造环城路网、林带绿色景观,营造和谐适宜人居的生态绿色新家园。
在生态观光渠岸路网畅通的前提下,打造以“沿路造绿,路绿映衬”的生态观光环境。全力做好生态观光路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力争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种植要求。聘请园林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并对绿化树木选种作了地质分析。植树过程中,水利局干部职工以大局为重,工作任劳任怨,不讲条件,有的将嗷嗷待哺孩子托付给家人照看,有的拖着感冒的身体,始终战斗在植树绿化第一线。如今,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梨乡居民漫步于河边的绿荫道上,碧绿洁净的生态水面,绿意勃发的生态观光线路两侧,一排排碧绿的垂柳和红叶杨,垂挂你的眼前,在习习清风的吹拂下,分外娇娆,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在30余公里的环城渠岸路两侧,已种植观赏性金丝垂柳1.5万棵,红叶杨树2000余棵,其它杨树4万余棵,为生态观光路铸就了一道绿色屏障,营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力求高水平,营造生态“水”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更是“梨乡水城”生态建设的命脉。水利局承担民生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后,在水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把生态“水”环境盘活,如何把生态“水”篇章做大做强,使生态“水”做出更大的气势,成了水利系统每个人心中的“重头戏”。
根据“梨乡水城”建设环城生态水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营造水生态,打造绿环境,以水促发展,以水美化环境。研究部署开挖整修全长7996米的漳河湾工程,由于多年荒废没有利用,渠形不整,灌木丛生,加上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河渠沿线环境污染。2008年12月,水利局干部职工战严寒、冒风雪,动用大型挖掘机8台,经过23天的昼夜奋战,创造了寒冬腊月河渠开挖施工的壮举,一条具有灌溉、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河渠全线竣工。现在碧波荡漾的河水,为沿线大面积的良田和果树灌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以前没有开挖这条河时,这里大范围的果树和麦田全靠机井浇水,现在河里有水了,大旱之年,我们再也不用为没水灌溉发愁了……
魏大馆排水渠由于多年没有蓄水,生活垃圾堆积严重,荒芜淤积,许多村民认为长久不用,就在自家地头平整后种上庄稼。今年3月3日,10台大型挖掘机在开足马力轰鸣作业,干部职工挥舞手中的铁锹,全面拉开了魏大馆清淤开挖工程的帷幕。为了打好这场清淤开挖攻坚战,工程技术人员30多人吃住在工地,有同志患病后,在医院输完液体就立即赶往工地,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采取了“人休息机器不停”的倒排工期的作业方式,历时59天的昼夜鏖战,开挖土方86万立方米。在第九届中国魏县梨花节前,魏大馆排水渠以秀美端庄的姿态,满盈盈的河水,宛如一条腾空的长龙,形成了一条碧水绕城、绿荫相衬的别致景观,展现在梨乡人民和游客的眼前。在今年春天,遭遇了50年已遇的特大干旱,百余公里的河渠,储蓄水9500多万方,充盈的河水为麦田灌溉提供了充足水源,这在华北平原南部是少见的,先后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中国水利报等10余家媒体给予经验性报道,此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借助“梨乡水城”生态水网建设,先后开挖河渠35公里,顺势开挖湖面300亩,生态环境的改善,湿地面积的增大,在新扩挖的益民河、金龟湖畔,招来了白鹭、水鸭子等珍禽鸟类在此地栖息安家。一位村民兴奋的告诉笔者:我在这生活40多年,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稀奇的白鹭,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过去污水横流,这里的水气味很难闻。自从这条河清淤扩挖通水以后,不但方便了俺这里人的出行,还招来白鹭在这里栖息安家,这是个好事。说明实施“梨乡水城”生态环境建设,确实给俺们造就了实实在在的方便。目前,在兴源河、益民河、漳河湾的浅水滩地上,有千余只白鹭在这里安家,成群结队的白鹭来河渠里捉鱼觅食,每天都有许多人来这里观看,成了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落日余辉照耀下,蔚蓝的天空和纯白的白鹭群与岸边郁葱的芦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高规格打造环城生态水网、路网、林网的同时,形成“碧水绕龙城,城在梨园中”的生态景观。在县城北部整修开挖漳河湾和民有湖,打造“梨乡水城”创建生态水网的靓点,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构建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为点缀的绿水交融的生态体系,做大做强碧水、林绿相得益彰的生态篇章,形成独具魅力“河渠通、路顺畅、绿映衬”的新生态景观,配置自然与地方特色,环城水带与万顷梨花融为一体,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项富民工程也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认同。
创新是灵魂,规划是创造,谋划是未来。生态水网工程的成功实施,依水造路、沿路造绿、围水造景,着力打造“梨乡水城”特色,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宜居魏县的必然选择!相信在经过深入细致的规划实施,魏县必将建设成为“河水路网绕城转,梨香流水荡波帆;巍巍楼宇显城建,浓浓绿荫映河畔;人居车行龙城里,鱼游鸟翔河湖间”的生态优美、独具特色的梨乡水城。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