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防汛防旱防风任务

2007-04-02

 

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防汛防旱防风任务

张德江黄华华批示:今年气候异常,有可能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一年

本站42讯(记者 粤水婷)广东省委、省政府2日在穗召开2007年全省三防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全面贯彻落实2007年全国防汛抗旱会议精神和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对做好当前防汛工作的重要批示,分析研究三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部署2007年全省的三防工作任务,全力做好防灾减灾的各项工作,为建设和谐广东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和优质的水环境。三防会议后紧接着举办分管三防工作市县领导干部培训班。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副主任欧广源作了进行开班动员讲话。会上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周日方代表省防总做了三防工作情况汇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去年发生在南粤大地上的水旱风灾害异常频繁,继经受了冬春连旱、咸潮大举入侵之后,又接连遭遇了5个台风肆虐以及连场强降雨的袭击。与往年相比,台风不仅登陆早、频率高,而且来势猛、强度大;强降雨过程更是一个接一个,持续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几大流域先后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军民并肩战斗,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复产的重大胜利,广东人民又一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会议透露,根据气象、水利、水文等方面专家分析和展望,由于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性气候渐趋剧烈,气候明显反常,今年的开汛期将偏早,西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强等前期特征将对2007年的华南地区汛期降水产生较大影响。预计我省2007年汛期总雨量为珠江口偏多,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为46个,其中可能出现强度较强的台风;局部地区可能发生秋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广东等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日益迫切,都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灾减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防汛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省委、省政府对做好今年的三防工作高度重视,德江书记和华华省长最近在省水利厅《关于2007年三防形势分析和工作意见的报告》都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德江书记批示:“今年气候异常,有可能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一年。为确保全省城乡安全度汛,应及早准备。第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提高统一科学指挥能力;第二,抓紧完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特别是山区小流域治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第三,落实责任,责任到人,责任到位;第四,加强各种气象、地质灾害的预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第五,加强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有备无患。”华华省长批示:“德江同志指示很重要。请龙云、容根、日方同志认真逐条抓好落实。省水利厅的建议可行,请水利厅与有关部门协办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在会议上指出:德江书记、华华省长的重要批示为我省做好三防工作指明 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并就如何认真贯彻贯彻落实作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今年广东三防工作的目标是:确保大江大河、小()型以上水库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小()水库、水电站水库和重要城镇的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各级党政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的思想,按照防御流域大洪水、强台风和特大暴雨的要求,及早准备、扎实做好三防各项工作,确保我省防洪安全和饮水安全。

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副主任欧广源特别强调加强防御特大灾害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欧广源指出,由于广东地理环境特殊,台风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加强防灾减灾须长期不懈地努力。由于灾害本身的特点,发生大灾的周期长,若不能从历史和现实中吸取经验教训,只满足于近几年取得的防汛成绩,到时是要吃大苦头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现,发生大灾的可能更加有可能。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新奥尔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也被这场风刮得狼狈不堪。去年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我省浙江沿海地区登陆,也造成了重大的灾害。在96年我省湛江登陆的“9615”号台风,也使该地区重创。如果我们设想一下超强台风在珠江口附近的经济重镇登陆,若防御不当,损失将不可估量。一个地区因一场灾害而毁灭的事实历史上是存在的。因此,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长远的眼光,善于吸取历史或其它地区的教训,注重开展防御特大灾害的研究,如开展防御大洪水战略研究、开展防御超强台风研究等,以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为出发点,统领三防全局才有可能为实现长治不衰的繁荣盛世提供安全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200742

粤水婷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