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书写晋北沙区绿色奇迹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综述

2015-01-21

  □本报记者 赵洪涛 司印居 通讯员 李永恒 康占文

  背景: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涉及山西省大同、朔州、忻州三市23个县(区),项目区总面积3.764万平方公里。项目实施14年来,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0年至2013年,中央累计投资17.22亿元。工程区共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27.64万公顷(414.59万亩),完成水源配套工程任务62173处,完成配套节水工程任务54779处,均占下达任务的100%。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驰黄沙起,雨落恶浪翻……半个多世纪甚至就在十几年前,整个晋北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区仍是一片贫瘠之景,“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更是当地百姓长期生活的真实写照。漫天黄沙不仅吞噬着这里生存的希望,而且不断向外扩张,京津乃至华北地区多次遭受风沙危害,且日趋严重。

  如今,行走于晋北大同、朔州、忻州的群山沟壑之间,眼前尽是塞上江南的美景:山坡上林田葱郁,山沟里水草丰茂,黄黄的沙土地披上了满满的绿,就连消失多年的野生动物和珍稀鸟类也再次回归,在莽莽丛林之中往来穿梭,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群驻足欣赏,休闲锻炼。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国家对生态治理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山西投入17亿多元,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以下简称“风沙源水利水保项目”)。10多年来,山西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环京津地区生态屏障、改善京津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在项目实施中,将生态建设与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防风减沙与改善沙区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治山兴水、防风减沙,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晋西北沙区书写了守卫京津的绿色奇迹。

  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基本构建

  起伏的山上铺着崭新的柏油路,道路两侧一人多高的松柏林望不到头,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座座山峦披着绿衣,条条沟壑灌木丛生,虽然刮起了大风,可湛蓝的天空中却看不到丝毫沙尘。

  在大同市新荣区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区,10万亩集中防护林在群山之中蔚为壮观,干了30多年水土保持工作的水保站站长刘世杰,自豪地告诉我们:“200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和沙漠,冬天里黄沙漫天,夏天雨水横流,短短10年,千百万棵人工栽种的树苗硬是在这片沙漠上生根发芽,拔地而起,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护林,不仅让风沙销声匿迹,而且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周边百姓休闲的好去处。”

  而这只是晋北地区已建成的众多生态防护林工程中的一个代表。10多年来,山西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互配合,宜林区生态建设与非宜林区小流域治理齐头并进,项目区完成治理任务近1500万亩,已建成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生态防护林工程130多处,其中规模在5万~10万亩的集中连片工程有20多处。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是项目实施前的两倍多。

  大同、阳高、天镇等市县,沿京包铁路、京大高速公路建起了长80公里、宽10公里的防风固沙生态屏障;朔城、山阴、怀仁沿洪涛山系,建成了宽10公里、绵延120公里的绿色防护林带;大同市南郊区、新荣区、左云、杨树林局等,在风沙区西部建起了50万亩阻沙东进的防风固沙屏障;繁峙、代县、五台林局建设的百万亩防风固沙林、护岸林、经济林,形成了滹沱河防护带。15县(区、林局)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10多年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在山西北部沙区已基本建成了防风固沙绿色屏障的主体骨架,逐步遏制了地表扬尘起沙,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晋西北生态屏障对于京津地区的保护作用也开始凸显。沿恒山、五台山、洪涛山的土地沙化带和风积沙带,得到了有效治理,减轻了风沙对京津地区的影响。据北京市环境公报,2003年以后,北京市的扬沙天气基本呈减少趋势,尘含量从2000年春季的39.5%下降到2010年同期的19.8%,十年间优良天气数量增加了109天,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流域治理——沙区环境初步改善

  有人说,走进右玉,就走进了绿色的海洋。

  的确如此。在右玉县10万亩的小南山小流域治理项目区,满目苍翠,绿波荡漾,山林之中亭台楼榭,曲径通幽,环山之中一湖碧水,溢彩流光。右玉县水保站站长杨莉告诉我们,60年前,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0.3%,曾被联合国专家称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60年后的今天,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2%,相当于中国平均水平的2.5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

  右玉生态环境的变迁,源自于60多年来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右玉县也由此先后被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治沙先进单位,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4A级旅游景区。2012年,右玉县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这是山西首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而60多年绿色创业中孕育形成的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不仅仅是右玉,自山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实施以来,晋北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流域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将生物、工程及耕作三大措施有机结合,坚持山水田林路、梁峁沟坡川综合防治,累计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912平方公里,既有效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又极大改善了偏远山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经过治理的小流域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减少土壤流失800~1200吨。

  特别是以小南山流域等50多条精品小流域建设为代表的水保生态工程建设的持续开展,大幅度提高了林草覆盖度,晋北沙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据2010年全国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晋北风沙区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到42.6万公顷(639万亩),比2000年减少44%。项目区荒漠化土地退化趋势逐步减缓,据全国1999年第二次及2009年第四次林业监测成果对比表明,项目区中度荒漠化土地减少了72.6%,重度减少了92.7%,极重度减少了96.7%,轻度增加了200%。项目区大风日数由2001年的23天,减少到近年来的10天左右,沙尘日数减少了34%,能见度增加了6米。目前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区域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增加,一些物种的种群面积正在逐年扩大,野生动物如野兔、野鸡、蛇、狼、獾等,又重回栖息地生息和繁衍。

  兴水惠民——生产生活显著提升

  62岁的任忠义是朔城区张蔡庄乡峙庄村的支书,也是村里成立了10多年的水保造林专业队的带头人。自从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在山西启动后,这个村子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了。

  “2000年的时候,村里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村里的人均收入能达到11 600元。”任忠义告诉我们,10多年来,国家在这里持续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水保重点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水保造林的工作中,水保造林专业队高峰时期达到了530人,每年植树50多万株,劳动力的转化不仅让村里的百姓成为了专业技术人才,更增加了收入来源,改善了生活条件。

  “现在环境改变了,道路也通了,外面来投资和休闲的人也多了,村里办起了养殖场,开起了农家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任忠义说,国家搞京津风沙源治理,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开阔了视野,大家在享受环境带来的幸福同时,都自觉地维护着来之不易的绿色希望。

  正如任忠义所在的村子一样,在晋北,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不仅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也给这里的村村落落带来了新的生机。

  晋北风沙区地处雁门关外,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寒冷霜冻,土壤贫瘠,是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属缓坡丘陵风沙之区,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生活贫困。山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水制宜,因势利导,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为保证造林成活率,水源先行,节水先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为大面积改善生态植被创造条件。同时,充分考虑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保障生态用水的基础上,兼顾农业灌溉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使项目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得到统筹综合利用,不仅解决了干旱区大规模生态植被建设的水瓶颈问题,而且解决了风沙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吃水、用水问题,为当地群众快速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大同县借助水源、节水工程,大力发展水土保持经济作物萱草种植,浑源县充分利用水利设施,积极扩大以“北芪”为主的药材种植,五台林局开发出了台蘑、金银花及木耳等产品。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实施也加快了农村社会的经济转型,大同市借助水源、节水工程改善农村灌溉条件后,已发展仁用杏13万亩,食用杏2万亩,两万多农户被吸引到杏产业中,形成了以浑源、阳高、大同为主的仁用杏产区,以大同、阳高为主的食用杏产区,仅大同县巨乐乡就建成了年产10万吨杏脯厂两个,并注册、打响了“采凉山”品牌。目前,仁用杏年产量80万斤,仅此一项,种植农户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

  历经10多年的不懈治理,山西省晋北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已有了明显改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风沙干旱、寒害冻害等自然灾害仍然存在。为了达到保障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预期目标,2012年,为期10年的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二期工程,又在山西全面启动,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绿色奇迹仍将继续。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1月21日

赵洪涛 司印居 李永恒 康占文


相关新闻:
山西2014年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成效明显
高平市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攻坚战
漳泽水库温馨劝诫市民勿在库区冰上活动
山西岚县:数九寒天打井忙
留住水土筑金山——山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巡礼
山西省政府召开水利工作座谈会
山西省水利厅举办第三期全省水利新闻宣传业务培训班
山西省水利系统开展主题“学习讨论落实活动”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