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记者手记:太湖防汛的小与大

2016-07-22

  □本报采访组 

  7月18日12时,太湖水位缓降至4.64米。7月3日超保证水位以来,太湖防汛持续15天的紧张,得到了一丝缓解。13—17日,记者走访了太湖流域防汛一线,感受抗洪关键期的太湖。 

  大水小灾的现实场景 

  这是1999年大水后,16年来太湖流域第一次发生超标准洪水。7月8日20时,太湖水位达到了4.87米,仅次于1999年曾达到的4.97米,为历史第二高。 

  “今年雨多。”太湖局办公楼8层,防汛值班室里,防办主任梅青告诉我们,“年初以来,太湖流域累积雨量1075.9毫米,较常年偏多43.8%。尤其是4月份以来,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接近九成。”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上海、无锡、湖州、苏州,环太湖一周,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大水压境的慌张,看到更多的反而是防汛的有序和生活的平静。 

  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东桥村,72岁的老人金文兴踩着三轮车,缓缓而来。我们跟他打招呼,询问他1999年大水的情景。“那时候不得了,水都淹到大腿。”他指着穿镇而过的河边的防浪墙说,“这个是2001年建好的,1999年的时候,我们就靠把砖头垒起来,迎水面裹上塑料布来挡水。今年,我们没感觉到水有那么大!” 

  大水小灾,这就是太湖流域今年汛期的真实场景。 

  “小”调度凝聚大智慧 

  13日21时,太湖水位4.76米。 

  在太湖防总办公室,我们看到一张更详细的水情表,水位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4.76米,有可能是4.764米,也可能是4.755米,我们要了解得更精细。”太湖防总秘书长、太湖局副局长朱威说。 

  精细,是由太湖流域特点决定的。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密度大。地势周边高、中间低,且相对平缓,就像一个巨大的碟子。河道水面比降小,流速缓慢。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一半以上处于汛期洪水位以下。河湖又大多为浅水型,调蓄能力小,对水位较敏感。加之受长江、杭州湾潮汐影响,水位易涨难消。特别是太湖,一厘米水位变幅相当于2300多万立方米水的容量变化,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库容量。 

  因而,对太湖防汛来讲,水位每一厘米的变化都有新的意义。各枢纽、口门的调度和运用要综合考虑太湖水位、区域水位、潮汐变化等多重因素。 

  看似简单的一纸调度令,背后是对全流域水情、汛情的通盘考量。 

  小区域服从大流域 

  “太湖就像一艘大船,我们就好比船上的一间客房。太湖这艘船要是沉了,我们这间客房也保不住。”浙江湖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张树明形象地说出了他对流域与区域关系的理解。 

  由于太湖持续高水位,7月7日晚8时,国家防总批复了《太湖流域2016年超标准洪水应对方案》,决定开启东苕溪导流东岸口门、东太湖瓜泾口枢纽、望虞河东岸口门外排,黄浦江两岸水闸视水情开闸纳潮。这会加快太湖洪水外排速度,但同时,也加大了流域两省一市的防汛压力。 

  7月16日,东太湖瓜泾口水利枢纽,两孔16米宽的节制闸正在按最高设计标准抢排太湖洪水,水花翻滚着流向吴淞江。“我们这段前期降雨原本就比较多,刚开始开闸泄洪的时候,水位迅速抬高,水都漫进了枢纽管理区。”苏州市吴江区水利局局长李建坤说,“下游是我们的吴江开发区和汾湖高新区,堤防、圩区防洪压力很大。但太湖防洪是大局,这个我们拎得清。” 

  “有福共享,有难同担。”太湖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叶建春讲的八个字,概括了太湖防总的协调统筹和流域各地团结的力量。 

  舍小我支撑大安澜 

  7月15日,浙江湖州吴兴区东林镇。 

  记者正在鲇鱼口闸采访东导流泄洪。 

  突然,大雨倾盆而下。 

  避雨时,记者偶遇了跑进管理所的三位巡堤人。他们分别是附近东方村、东升村和保卫村的村民施建兴、党员杨伟权和民兵连长陈伟。“镇上开了动员会,我们自愿报名来巡堤。累是累,但保护的是我们自己的家。” 

  一路走来,听到了太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有在办公室值守40多天的防汛指挥人员,有连续出差近20天的工作组成员,有长期高强度野外工作的水文职工,有扎根管理所值班的90后小伙子…… 

  他们犹如一道无形的环湖大堤,护卫着太湖安澜。 

  “小”能力还需大治理 

  “我们今年还是有一些灾情的。苏南及浙江杭嘉湖等地有30个县市、73.72万人受灾。”谈起灾情,叶建春坦率也忧心,“近年来对太湖的治理,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果,治太工程在这次防御超标准洪水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并不是高枕无忧了。太湖治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太湖流域呈碟状地形,地势平缓,再加上常受潮汐顶托影响,排水不畅。太湖最大日涨幅为27厘米,而排水能力每天最大仅能降低3~5厘米。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沉降严重,降低了地面高程,同时也降低了已建工程的防洪能力。洪涝滞蓄时间长,很容易形成灾害。 

  “解除太湖防洪隐患,最核心的还是切实提高排水能力,提升防洪标准。”叶建春一语中的。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期待进一步治太可以保障太湖安澜,护佑民生安宁。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太湖防总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调整为Ⅲ级
太湖局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开展水源地应急监测 保障汛期流域供水安全
戮力同心 团结抗洪 太湖流域超标准洪水调度成效显著
自愿巡堤员
图片故事:太浦闸一夜
守望太湖
太湖纾困看望亭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首页大图模板 拷贝.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