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徽赣两省同护母亲河
——跨省河道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昌江河道保护

2014-12-04

  □ 本站通讯员 王军荣

  “同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这是近日昌江流域县(区)人大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工作第十次联席会议传出的共同心声。本次会议围绕“加强农业面源治理,确保昌江河水质量”这一主题展开交流研讨,这是昌江河流域内安徽和江西两省有关市县第十次召开联席会议。 

  昌江是江西五大河流之一饶河的北支流,昌江,又名阊江,发源于安徽省祁门县大洪岭深处,向南流经景德镇,至鄱阳县与乐安河汇合注入鄱阳湖,全长254公里,昌江既是维系祁门、景德镇两地88万人民生命的母亲河,也是两地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进一步做好昌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工作,2004年12月8日,由景德镇市第十二届人大环资委牵头召开了昌江流域两省(安徽省、江西省)一市(景德镇市)两县(祁门县、浮梁县)两区(珠江区、昌江区)人大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会议邀请各成员单位所在市、县区的环保、林业、水利(水务)、水文等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联席会议主要活动方式为工作研讨和实地视察,内容涉及昌江流域内突发性流域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事件、流域跨地区交界水质监测和达标管理问题等诸多领域。该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十年来,通过联席会议这条纽带,昌江流域县区之间密切了联系,增进了感情,促进了昌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监管工作,在推进昌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发挥好昌江水源保护联防联治体系的作用,加大昌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力度,为共同保护好母亲河昌江作出应有贡献。”浮梁县委书记林群这样介绍。

  “联席会议主要是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实现了信息和资料的共享,促进了昌江流域内水环境与水资源的监管工作,为共同开展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平等交流水污染信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志荣在会议中指出。

  以联席联络感情,以感情聚集热情,以热情推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推进昌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沿线县区加大了生态保护投入,加强了水生态环境保护。浮梁县2012年建立了昌江源头人大保护联席点,将昌江源头五个乡镇人大建立联系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推动乡镇政府联防联治。2014年又审议通过了《浮梁县水库水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提出要通过水库水环境专项整治,确保到2015年底,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小(2)型及以上水库水质全面达到三类以上标准。祁门县委、县政府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并将已建成的化工企业搬迁,同时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使昌江源头的生态林枝繁叶茂,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同时按照“整治、保护、建设”要求,对阊江河流域的18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建设了县城城东防洪工程和县污水处理工程。景德镇市在“十一五”期间共争取环保专项项目70多个,落实环保专项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环境自动监控网络平台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共涉及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污染源监控的13家企业共17个监控点位,涵盖了焦炭、医药化工、电力、水泥等景德镇主要的污染源排放行业;

  流域内的水质监测推上的新台阶,建立了联动监督机制,水质常态达到一级水。景德镇市水务局委托市水文局(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水源地的水质水量,状况实施定期动态监测,在媒体上定期公布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整个流域没有发生重大污染的环境事件。两地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昌江河保护力度。在全国水污染事故频发的态势下,昌江流域没有发生重大污染的环境事件,有效地保护了昌江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确保了沿岸群众饮水安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跨省合作保护母亲河将长期的工作。保护水生态环境是工作永恒的主题。两地政府愿意在联席会议制度的架构下共同把一条美丽清澈的昌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12月4日

王军荣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江西吉安:全省率先试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述廉
江西安福:年内实现乡级农饮集中供水工程全覆盖
江西安福县加强制度建设 保证天蓝地绿水净
江西安福水利建设助力“最美樟乡、山水安福”
江西遂川县城的生态大福利
浮梁县大修河道防山洪
江西吉安:水利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江西省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