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千仓沃野水支撑
曾几何时,辽宁是有名的重工业发达、粮食和农副产品短缺的“铁拐李”。 而如今,辽宁不仅全省粮食总量自给有余,肉、蛋、菜、水产品等主要副食品在满足本省需要后还可以批量外销,成为国家的重点产粮区、畜牧水产品的主要产区。到底是什么奥秘促使辽宁山河巨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传承三十载的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使辽宁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辽宁农业完成了由短缺型向自给型的历史转变,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公益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难题,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强基石!

2017-09-27

  □记者 罗兆军 通讯员 王健骁

  曾几何时,辽宁是有名的重工业发达、粮食和农副产品短缺的“铁拐李”。 而如今,辽宁不仅全省粮食总量自给有余,肉、蛋、菜、水产品等主要副食品在满足本省需要后还可以批量外销,成为国家的重点产粮区、畜牧水产品的主要产区。到底是什么奥秘促使辽宁山河巨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传承三十载的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使辽宁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辽宁农业完成了由短缺型向自给型的历史转变,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公益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难题,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强基石!

  大禹精神化动力

  卅载农建促巨变

  30年前的辽东凤城满族自治县人没有想到,他们开展的治山治水活动会成为辽宁山河巨变和农业“弥补短腿”的转折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难以承担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度出现了“群众难发动,资金难筹集,施工难组织”的局面,大批水利工程年久失修。19851986年连续两年洪涝灾害使辽宁城乡经济和群众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水灾的沉痛教训使全省的干部群众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设施的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面对严重的灾情,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的凤城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人民自力更生,以大禹治水的拼搏精神重建家园,在全县开展了以“一个乡治理一条河”为主要内容的“大禹杯”竞赛活动,这一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和探索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并得到迅速推广。很快,辽宁全省广泛开展了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主攻方向,以防洪、治涝、灌溉和水土保持为主要内容,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目的,以群众劳动积累为主要手段的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并且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25.56亿元,投入人工57.67亿个工日,累计完成工程量217亿立方米。如果这些工程量砌成宽高各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527圈!30年间,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的投资投劳以及规模效益创造了辽宁农田基本建设历史上的新奇迹。

  ——显著改善了辽宁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30年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9847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5.2%!大河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中小河流绝大部分低于5年一遇。30年后,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6344.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90%。截至2016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8064.6万亩,边治理边破坏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1877.5万人,为1986年以前的13.5倍,自来水普及率为32.1%。节水灌溉面积1311万亩,建成各类堤防2.81万公里,是1986年的2.9倍。这些水利工程经受了旱涝的双重考验,有效地抵御了1995年的特大洪水、2010年的局部洪灾,以及20092010年的连续特大干旱,发挥了巨大的减灾效益。

  在辽沈大地上,到处都能看到农建带来的巨大变化。十年九旱的辽西地区,即使在大旱之年,有了节水灌溉设施的保障,让农民有了应对旱灾的底气,提高了辽西缺水地区的水浇地面积和农田抗旱减灾能力,为农民的钱袋子上了“保险”。昔日“山是和尚头,坡地露骨头,有河无水流”的辽西地区,如今很多地方已然山清水秀、生机盎然。在辽南、辽北,昔日的盐碱地如今已被改造成了稳产高产田。

  ——直接推动了辽宁农业由短缺型向自给型的历史跨越,改变了一直向国家伸手要饭吃的尴尬形象。

  30年前,重工业发达、农业短腿的辽宁是有名的铁拐李,吃粮全靠调拨,被人们戏称“东北虎”下山。30年后,衣食无虞的辽宁已成为农业大省,粮食已稳步迈入400亿斤产粮大省行列。2016年,全省猪、牛、羊、禽肉、水产品、牛奶产量1090万吨,生猪出栏2608.8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406.5万头,养猪业已经跨入全国十大主产省之列,成为全国主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出口总额42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辽河平原已被列入国家粮食1000亿斤战略中的重要产区,辽宁在全国农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了辽宁农业的基础,为农业产业化运营和供给侧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被称作辽东“花果山”的凤城大梨树村,沟沟坎坎里耸立起雕梁画栋的仿古新村,断断续续的溪流化为丰盈的水乡泽国,低矮茅屋变身为现代别墅……可谓一步一景。大梨树靠着“干”字精神,从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今天的“桃花源”。30年来,全省各地在农建中兴建了许多小农场、小林场、小果园,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由单一的治山治水,发展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推进了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有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陆续形成,为农业产业化运营创造了条件。

  辽宁农建的巨变,离不开党中央振兴东北决策的厚爱、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以及农业、水利投入的增加,得益于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农建工作的空前重视、高位推动。30年农建,辽宁人用勤劳和汗水再造了一个山川秀美、粮足物丰的新辽宁。

  坚持政府主导

  引入竞争机制

  辽宁以竞赛的方式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农业开发领域之广、成效之显著,在全国尚属罕见,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大禹杯”竞赛活动开展伊始,时任辽宁省省长李长春同志明确指出:“‘大禹杯’竞赛是强化农业基础的有效形式,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根本措施。”这就为“大禹杯”竞赛的开展定下了基调,统一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方案的通知》,明确宣布“大禹杯”是国家的最高荣誉,要求把农田基本建设搞得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改革了农田水利经费的使用办法,实行了“以奖代补”政策,目前,省政府每年用于“以奖代补资金”2000万元。

  为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辽宁把活动的开展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竞争激励机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成为农田基本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各地党政领导因地制宜,换届不变规划,换人不变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集中全力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势头。各地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政策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和民营资本投入农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一事一议”活动,组织和引导农民投身到农田基本建设中来。“大禹杯”竞赛活动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真正起到了“龙头”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0年来,辽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地探索新的机制,为农田基本建设的持续、稳定、健康开展赋予了新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引来源头活水

  拓宽融资渠道

  改造大自然是一场伟大的战斗,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钱从哪里来?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筹集上,辽宁在坚持以农民为投入主体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筹资路子和灵活多变的投入政策,让市场为农建发展助力,初步形成了财政扶持、政策引导、社会筹资、农民投工投劳的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机制,确保了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稳步、健康、持续开展,以低廉的活劳动作为替代资本作投入,获得高效益回报。大连、鞍山、沈阳、抚顺、辽阳、铁岭、盘锦、葫芦岛等市,纷纷加大市本级财政的农建投入力度。

  铁岭市整合项目投入,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移民资金,农业、林业、水利和土地整理资金等各项涉农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采用BTBO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开展实施凡河、双龙河治理工程。

  营口市鲅鱼圈区采取BT融资方式,治理熊岳河和红旗河,有效解决了治河资金不足的问题。

  大连普兰店市将农建成果作为资产来运营,收取承包金用于农建,部分农民自投资金,买来水泵、管带及车辆,为别人的农田、果树灌溉,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当地抗旱设施不足的矛盾。

  部分乡镇采取以工补农的方式,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今年投入资金2100万元,用于河道整治。建昌县药王庙、二道湾、娘娘庙等乡镇也投入以工补农资金170万元,用于治河、拦蓄、流域治理和水源工程建设。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长甸的两项治河工程,民营投资600万多元。民营水利的发展,为辽宁农建注入了活力。

  30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025.56亿元,投入工日57.67亿个,完成土石方217亿立方米,分别是1949198638年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投劳的43.96倍和9.8倍。

  因地制宜重实效

  精准发力惠民生

  “同心引来甘泉水,同力浇开致富花”。注重实效,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是“大禹杯”竞赛深入开展的原动力。 

  “大禹杯”竞赛始终坚持把治理效益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注意调动和保护农民群众参与农田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从“七五”到“十二五”,全省制定了科学的农建发展规划,避免了盲目性、片面性和劳民伤财现象的发生。辽宁省水利厅副厅长孙占和说,辽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不仅是单一的农田水利建设,也是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一项综合工作。辽宁各地围绕水做文章,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不但让环境美了起来,更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全省各地把农建工作引入城里,山水田林路一起规划,河道治理与城市环境建设一起进行,既解决了行洪排水问题,又改善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如今,在辽宁越来越多的地区,农建的路子越走越宽,农建已成为发展观赏型、生态型、节水型和高效型现代精品农业及改善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环节,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朝阳市因地制宜推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水平梯田化示范工程,蓄水、保土、保肥效果明显,平均每亩可增产150~200公斤,“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的坡耕地变身为高产稳产田。

  大连市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点民生项目,大力开展农村饮水“挂大网”工程建设,逐步构建全域一体化供水体系。甘井子区、长海县、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已基本完成城市供水主管网延伸工程全覆盖,基本实现城市供水一体化。

  全省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打通了水利工作“最后一公里”。营口市依托村级水管员开展农田用水灌溉协调、农村水利设施管护、饮水安全设施运维、河道巡护等农村水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协调员、管理员和信息员的作用。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水库库管员在2017年“8·03”特大暴雨洪水中,坚持在大坝值守,实时向省防指报告水库水位涨势和工程运行情况,为下游群众及时安全转移和上级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全省乡镇水利员、村级水管员、库管员组成的13 000余名基层水利队伍,极大提高了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水平,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农建“大禹杯”竞赛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先后经历了组织发动、完善提高、精品驱动、创新发展和坚持不懈五个阶段,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建向现代农建转变。30年的风雨兼程,农建“大禹杯”竞赛以其辉煌的业绩,在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大禹杯”竞赛活动也必将展现出生机和活力,为辽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7年9月27日

罗兆军 王健骁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辽宁省水利厅部署国庆节及党的十九大期间安全稳定工作
砥砺奋进的五年|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辽宁省水利厅召开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视频培训会
辽宁省水利厅科学调水保障营口灌区水田用水
松辽委到辽宁省督导检查河长制工作
辽宁省水利厅召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建后补”试点工作会议
国家防总工作组检查指导辽宁省防御强降雨工作
辽宁省水文系统全力强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首页大图模板.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