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迎战旱情 坚定前行——四川攀枝花市抗旱发展纪实

  被誉为中国钒钛之都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地处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带,四季虽不分明,但雨季和旱季界限清晰,每年的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这里只要有水,便可四季瓜果飘香,鲜花烂漫。但这里十年十旱,用水需求和饮水安全年年告急,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攀枝花市连续遭受历史罕见干旱侵袭,小春作物绝收,农村和城镇人口饮水困难。旱情牵动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心,全市人民在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打响了“旱战”。

  旱情空前 合力迎战

  回首2010年,攀枝花市连续遭受秋冬春夏四连旱,干旱持续时间更是长达250多天,江河来水减少,溪河断流,山泉水干枯,部分小型水库、山平塘枯竭,作物受旱严重。

  2011年9月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又出现240多天无有效降雨,高温炙烤下水泥板上的生鸡蛋七八分钟就能煎熟,21.5万亩农作物受旱,13.29万人饮水困难。

  旱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抗旱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中央和四川省对攀枝花市旱灾给予高度关注,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家防总、水利部、省防办等部门派出工作组深入旱区检查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抗旱保民生的进程。

  在多方的关心和支持下,攀枝花市水务局积极行动,全力应对严峻旱情。全市水务系统深入两县三区的村民小组摸清水情和可能出现的旱情,并逐一制定了抗旱预案。主动及时向上级汇报抗旱情况,获取更多支持。及时制定了调水、提水、打井、送水、运水措施,保证基本用水需求。及时组织抗旱会商,通报情况,调整部署,增添措施。加强计划用水和水源调度,充分发挥现有水源的作用。全市水利工程,特别是4座中型水库,在抗旱中大显身手,确保了灌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不仅如此,全市各级、各部门急旱区之所急,想旱区之所想,充分发挥协同配合,合力做好抗旱工作。市委组织部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号召,全力投入抗旱,并成功组织实施抗旱“红井”行动;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抗旱救灾行动;发改、财政、气象等部门积极配合投入抗旱;市内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纷纷展开捐款捐物,折资及现金共计350万元。

  旱区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建水池,安管道,修沟渠,打水井,有效解决基本生活用水和部分生产用水。被誉为“打井英雄”的仁和区大龙潭乡新街村灰怕浪组组长彭会琼,带领群众以互助合作的方式,打井86口,该组86户326人的饮水困难得到基本缓解。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二组的干部群众实施果树浇水覆膜节水技术,科技支撑为保树保果促增收提供了全新途径。

  成效显著 社会和谐

  旱情虽然严酷,但三年中攀枝花市开工的中型水利工程之多,工程受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总投资4.4亿元的米易县马安山中型水库已于今年6月20日开工建设,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71万亩,解决4.13万人的饮水困难。西区梅子箐水库扩建项目、观音岩引水工程也将于年内开建。攀枝花市自建市以来共建成4座中型水库,而2012年将开工建设的3个水利工程,受益人口将达到百万人之多,从数量上看,今年开工的工程数量占到前几十年总和的75%,这正是2011年中央1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展现。

  目前攀枝花市已解除抗旱应急响应,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共有24.13万人投入抗旱,抗旱资金累计达1.76亿元,出动抗旱设备8682台(套),运水车辆120台,完成打井3327口,解决了17.48万人的饮水困难,抗旱浇灌面积达14.5万亩,旱魃肆虐造成的灾害损失被降到最低程度,旱区生产生活用水得到基本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攀枝花市在旱战中前进,在旱战中发展壮大,也将在旱战中实现新跨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2年7月10日

呼正明


  相关新闻:
四川数天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全力开展自救
成都市金堂县牢筑防汛“安全墙”
大英县:一条渠泪动十万人
为了千家万户粮满仓——大英县全力保春灌掠影
璧山县出台《加强全县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通告》
四川省2012年“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成功举行
(中华环保世纪行)四川:集中供水工程“纾民困,解民忧”
(中华环保世纪行)四川内江:挖掘“城市矿产” 实现节能降耗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