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水利资源 科学构建水利景区
努力推动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陕西水利厅
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在水利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使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呈现出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以“两江两河”(指汉江、丹江、黄河和渭河、)为依托的、辐射全省水利风景区空间布局已初步形成,目前已建成东有丹江漂流探险游景区,南有千里汉江山水游景区,西有渭河生态游景区,北有黄河自然景观游景区,中有灞柳生态园现代都市游景区。景区类型也由单一的水库型向城市河湖型、水土保持型和湿地型发展。截止2007年底我省已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9家,省级水利风景区6家。同时,各地还修建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了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丰富了水利风景区的内涵,并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省水利风景区年接待游客逾150万人次,收入3500万元以上。我省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昔日人们眼中的黄土高坡,大风吹过满地灰尘的情形,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往事,以西安为核心的省内各主要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回顾近年工作,我们有三点体会和三个作法:
三点体会是:达成共识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健,部门协
作是保证。
一、达成共识是前提
陕西地处我国中部,长期以来,十年九旱,缺水少雨的气候条件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工程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并存的局面更加成为制约我省发展水利风景区的软肋和瓶颈。近期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我省的经济建设步伐,把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做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把充分发挥我省关中、陕南旅游资源,尽快把我省由旅游大省变为旅游强省作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西安市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的水利风景资源,相继开发建设了沿浐、灞两河的水利风景区,在实施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景区开发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生态治理、湿地建设与景区建设综合开发相结合,几年来累计投资30亿元用于改善浐、灞两河的生态综合治理,同时,促进了浐灞景区的快速发展。去年在浐灞风景区成功举办了F1摩托艇世锦赛、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等高规格、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并取得多项大型活动的举办权,同时,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景区所在水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得到初步改善。该景区给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了如何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发展的宝贵经验,同时,各级政府对通过风景区的建设,对促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通过近年来我省风景区建设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各级政府,各个层面达成共识是加快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前提。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
综观近年我省水利风景区的快速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关健。首先是得益于水利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水利部多次派有关领导、专家到我省检查指导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有力的促进了我省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其次是通过西安、陕南等城市的率先发展,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省水利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作为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生态、实践科学发展的有力举措。我省近期制订的陕南突破发展总体规划中,已把加快发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突出“千里秦岭、千里汉江”的特色形象,努力打造水利旅游亮点和生态旅游的典范,以实现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突破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水利风景区的现状和实际,我厅先后制定下发了《陕西省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水利旅游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全省水利风景区的设立、规划、建设、保护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各地充分利用现有水域和工程资源,不断加强风景区开发的建设与管理,较好地指导和规范了我省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水利风景区的健康发展。
三、部门协作是保证
在现行体制下,要又快又好发展水利风景区,仅靠水利部门一家之力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加快发展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统筹、协调、引导职能,建立运行流畅的发展机制,聚集不同层次(省、市、县),不同产业(旅游、交通等)、不同方面(政府、企业、社会)各类资源,动员协调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水利风景区发展的良好环境,同心协力实现突破性发展。由于有了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各地在开发资金的解决、开发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较好地解决有关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部门协作是发展水利风景区的保证。
其次,在开发思路上,我们确立了“求所在,不强求所有”的发展思路,只要有利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同时不影响水工程的正常运行,能够纳入旅游部门管理的允许其纳入,以提高景区发展速度。同时,注重水利风景区与其他旅游景区类型的互补性,充分把握陕西积极培育省际旅游线路和区域旅游精品环线的有利时机,协调省旅游部门把水利风景区纳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把水利风景区作为全省旅游线路的覆盖单位,同时抓紧建设一批起点高、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水利风景区,满足人们游山玩水接近大自然的要求,适应我省水利风景区规模发展的需要。
三个做法是:注重抓好规划,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一、注重抓好规划
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对全省水利风景资源进行了普查登记,初步建立了水利风景区信息库,要求对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水利风景资源进行规划,确定了沿“两河两江”的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促进带动全面开发的思路。二是在《陕西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纲要》中确定了各阶段我省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目标。三是要求各景区在规划上特别强调保护、开发并举,努力把“游生态”向“生态游”转变,做到旅游环境影响控制工作,使水利风景资源在开发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以发展,要求各景区在发展水利风景区开发与建设的同时,确保游人安全、水资源安全、水利工程安全。四是要求各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制定自身发展目标,切忌千景一面,雷同建设。
二、引入市场机制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开发是集中投入、长期收益的产业,先期投入巨大,解决投融资问题是关键。我们在确保产权和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坚持走投融结合、开放发展的路子。一是各级水利部门想方设法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对发展水利风景区的导向投入和引导资金;二是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保护,谁受益的办法,通过合资、联营、入股、租赁、贷款等多种形式,广开门路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风景区建设,收到良好效果,近期引资近3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开发资金的投入问题。
三、加强监督管理
水利风景区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加强对景区的监督管理,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已建成的水利风景区,必须不断完善和加强管理,才能确保景区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水利厅作为水行政主管单位,在实施水利风景区建设规划过程中,既要保证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更要注重水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我们通过制订实施发展规划,进行不定期检查等措施,对水利风景区加强监督管理,较好地处理了防洪、灌溉、供水与水利风景区三者的关系,在不断加强水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水利风景区建设,保证了“一江清水送北京”,促进了“八水绕长安”美景恢复再现工程的尽快实现。对一些在建的水利工程,我们从规划着手,尽可能地完善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充分考虑水利风景区的持续发展。同时,我们积极利用中国东西部经贸洽谈会、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和平台,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宣传水利风景区,加强水利风景区外延发展。不定期组织新闻媒体和有关单位召开水利风景区项目推介会,努力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省水利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今后的工组中,我们将认真做到:学习此次会议的精神,认真总结自身不足;同时按照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借政府加快渭河流域水保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机会,重点打造以渭河绿色走廊与主干道路为骨架,以“千里秦岭、千里汉江”为脉络,以河滨公园,沿河湿地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旅游区;以西安为中心,以陕南为重点,带动关中,推动陕北,构建我省陕南、陕北、关中完整一体的水利风景区新格局;以水利工程为依托,以绿化环境和保护水质为基础,以弘扬水文化为主题,建设“人水和谐”,不断促进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不断完善水利风景区建设服务体系,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良好环境,推动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协调发展;力争到2010年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20个,其中国家水利风景区10个。
几年来,陕西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我们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并以此为契机,借鉴学习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全面提升陕西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