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利厅代表发言


2008-09-27

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江苏省水利厅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关心指导下,我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江苏”的工作大局,积极调整治水思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统筹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保护,扎实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突出加强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切实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努力保障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一、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河湖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去年太湖暴发的供水危机事件,突出地警示我们,加强河湖管理,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保障防洪安全和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新时期江苏水利的一项突出而又紧迫的任务。面对新形势,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建设绿色江苏、构筑生态省份、坚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颁发了《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等法规和文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水利行业发展实际,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和人水和谐的科学治水理念,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纳入了水工程日常管理范畴。我们明确了通过实施河湖综合治理,统筹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四大问题,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城市水利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保护等工作,坚持以水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开发建设水利风景区的工作思路。一年来,为提高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我们先后组织了3次由有关风景区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集中学习,开展了6次实地调研座谈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调研,加深了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的理解,增强了做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科学编制规划,明确发展框架

    在《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水利风景区规划大纲》基础上,按照全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今年我们明确要求各有关水利风景区加强规划的编制与修编工作。截止目前,我省129个各级水利风景区中,已有72家编制完成了发展规划,其余景区的规划也正在编制过程中。已完成规划的景区中,17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进一步优化、细化了发展规划。淮安水利枢纽、江都水利枢纽、天目湖、泰州引江河、姜堰溱湖、宜兴横山水库、三河闸、金牛湖、外秦淮河等9家水利风景区已完成规划修订工作,并将景区规划较好地与地方旅游总体规划衔接起来。南京市水利局与规划局合作,组织开展了水文化水景观水旅游专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初步应用于南京市七桥瓮湿地公园建设,重现了历史上的“潜龙入水图”景观。淮安市投入1500万元巨资制定洪泽湖古堰旅游规划,计划将洪泽湖古堰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漂流、运动娱乐、湖鲜美食、温泉养生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滨湖水利风景区,并对洪泽湖底雁门关、泗州城、临淮镇、渎头镇、洪泽镇等历代名城名镇进行了调查梳理,正着手对这批水下人文景观资源进行开发规划。

     三、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工作机制 

    2006年7月底,全省13个市、106个县(市、区)的水利(务)局均明确了负责景区建管职能的部门。各景区均设立了风景区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建设管理工作。全省已形成省、市、县(区)三级水利风景区管理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我们成立了由分管厅长任主任的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并建立了由水利、环境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库,组织开展省级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和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推荐工作。在水利风景区管理工作机制方面,我厅始终坚持一把手过问,分管厅长亲自抓,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并形成了主管处室“月研究”、向分管厅长“季汇报”、遇重大问题厅长参加协调的工作机制。近两年来,厅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景区相关问题或听取景区工作汇报达7次之多。各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水利风景区也均形成了一把手负责,分管领导主抓,专门科室管理的工作机制。

    四、争取有利政策,健全管理制度

    在主动向省领导汇报、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通过邀请政协委员实地考察水利风景区,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通过他们的呼吁及提案,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争取有利政策。今年4月份,在政协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就向黄莉新、张卫国两位副省长提出专门提案,建议促进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专门批示,要求水利厅及有关部门“制订农业旅游发展规划,明确项目建设管理要求,处理好农业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提升农业旅游发展水平”。将水利旅游与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既扩展了水利风景区发展的内涵,也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一年来,各水利风景区不断完善环境卫生、服务标准、安全制度及预案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7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全部出台了景区管理办法。无锡市政府颁布实施了《无锡市蠡湖惠山风景区管理办法》,明确该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保水质、保环境、保设施、保秩序等责任,对在景区水域偷捕鱼虾、擅自游泳、采摘水生植物等行为,赋予了景区管理部门相应的处罚权利。

    五、加强沟通联系,争取政府支持

    经济快速发展后人民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以及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对建设水利风景区的重视,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泰州市的凤凰河原是一条灌溉河,随着泰州城市规模的扩大,灌溉河成为了市内河,逐渐失去了原有功能,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杂草丛生。近年来,为满足城市防洪排涝要求,造福百姓,泰州市政府累计投入5.5亿元,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打造城市水利景观,使凤凰河成为了城区一条防洪排涝的“安全河”,更成为了集防洪排涝、生态、旅游、环保、休闲、人文等于一体的城市风光带。宿迁市政府先后组织30万人次,投入近4亿元,对中运河和废黄河实施了综合治理,使运河和废黄河水土保持和湿地生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沿岸成为了市民日常休闲的开放式公园。金坛市市政府对各镇(区)党政一把手和水利局、环保局、建设局等单位行政一把手实施水环境整治保证金制度,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治任务相关单位的保证金全部扣除,完成任务的则由市委、市政府予以双倍奖励。

     六、规范评审程序,确保考评质量

为规范水利风景区评审程序,我们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和《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制定了《江苏省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工作规程》,对景区评审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使省内水利风景区评审工作有了基本依据。根据规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储备项目。我们建立了水利风景区项目储备库,对具有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单位进行全面登记,对基本达到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标准的,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二是动员申报。对列为重点发展对象的水利风景区,我们通过电话联系、现场宣传或请有关方面牵头介绍等各种方式,动员其申报省级水利风景区;三是现场考察。对有申报意向的水利风景区,我们派出专家组到现场考察,对照标准督促其按时限、按标准完善软件及硬件设施;四是材料申报。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水利风景区的申报,对申报材料的质量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均按照《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标准》进行,并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进行业务指导;五是评审推荐。通过专家分组现场考察、召开专家会议,最终确定省级水利风景区。对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的,首先要通过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并通过省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审核推荐。对已挂牌的水利风景区,我们定期进行抽查回访,检查风景区建设管理的落实情况,建立了水利风景区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挂牌一个、管好一个。

    七、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景区建设

    水利风景区的前期建设需要巨额的投资,后期管理也需要不断投入,单靠水利部门解决肯定难以维继。多年以来,我们倡导并鼓励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在保证政府主渠道投入的同时,运用市场经济规律,适当地开展社会融资。秦淮河是南京的名片,是南京历史文化的缩影,曾经因为多种原因,两岸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几年来,南京市政府启动了秦淮河环境整治数十个项目,规划投资40亿元。为筹集这笔建设资金,南京市通过发行个人委托贷款、资产证券化收益凭证、水务债券、争取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长期优惠贷款等5大融资渠道,经5年努力,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以上建设投资的注入,不仅使秦淮河重新焕发了迷人风采,真正成为了一条“美丽的河、流动的河、文化的河”,而且将使南京在2008年-2010年得以实施更大规模的治水规划,让南京城市河湖水质全面达标。同时,他们还计划由市财政投资6亿多元,在句容河和溧水河交汇处的方山,建设秦淮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实践证明,通过投融资机制的创新,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投入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在我省,以前是水利部门找政府、求社会搞景区建设,现在是地方政府主动上门联系,共同开发,实现共赢。据初步统计,2006年以来,全省直接用于水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资金达63.7亿元。

     八、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创收能力

    一是抓文化挖掘。江苏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沉积随处可见。在水利风景区经营中,我们抓住这一特点,坚持以水为载体,以文化为纽带,使文化成为江苏水利风景区的灵魂。

    二是抓宣传推广。我们通过报刊、网络、宣传册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水利风景区的宣传工作,提高景区知名度。省厅在江苏水利网站上开设了“水利风景区”专栏,并指定专人维护更新。各地及厅直单位的水利网站上对各自的景区工作都作了宣传介绍。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全省水利风景区管理单位,参加各种旅游招商洽谈会,提高自身知名度,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抓教育培训。一年来,我们举办了2期培训班,累计培训市、县水利部门及水利风景区管理人员80人次,景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同时,由于水利风景区多数依托于现有的水利工程,我们始终把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放在首位,对联合开发利用的经营者先上“水利课”,使他们懂得如何保护水工程,如何保护水环境。

     四是积极激活水利风景资源的内在价值。今年,我们多次邀请省旅游局对重点水利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力争将水利风景区纳入区域旅游线路,寻求突破水利风景区经营管理瓶颈的办法。经努力,目前天目湖、金牛湖、溱湖、淮安枢纽、引江河枢纽、江都枢纽等水利风景区已被当地旅游部门指定为主要旅游景点;江都枢纽水利风景区、泰州引江河水利风景区已初步达成并入省旅游局旅游线路意向。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人们文化需求高了,休闲旅游多了,水利风景区休闲旅游的综合价值也逐步凸显。南京金牛湖水库风景区投入1.2亿元进行景区设施改造,当年收入就达4000万元,同时风景区环境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日益明显,为更好地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创造了条件。据统计,一年来,全省水利景区接待游客共530万人次,经营收入近3.2亿元。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抓机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
SRC-129
  
 
无标题文档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