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 强化规范管理
增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发展后劲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在举国共庆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和喜迎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美丽的朝鲜族之乡延边州延吉市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吉林省水利厅向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向前来参加会议的水利部领导、各位专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将吉林省近年来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吉林省是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河源省份,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东辽河和绥芬河五大水系均发源于我省。建国以来,全省共建成大、中及小型水库1567座,万亩以上灌区120处,水电站168座,修筑提防4600万公里,另外还有众多的江河、湖泊、湿地等大面积水域资源,这些工程和资源不仅为我省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水文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水利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水利部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以水土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使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出现了起步晚、发展快、潜力大、势头好、后劲足的可喜局面。目前我省已有“国家水利风景区”12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6处,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水利旅游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水利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风景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度假的场所,同时也体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多赢的综合功能。
二、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做法
我省从2002年开始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2006年开始评审省级水利风景区,在短短的六年的时间里,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应该得益于我省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上狠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抓认识,领会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抓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不仅是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需要,促进水利风景区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需要,也是增强水利行业自身经济实力,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民生水利,促进人水和谐的迫切要求。为了不断提高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我省每年都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并提出年度目标。我们多次召开了全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通过集中学习,互相交流达成共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二)抓规范,提高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涉水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大,水利风景区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们一是在认真执行《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和《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的同时,结合吉林省实际,先后制定和下发了《吉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规范水利旅游管理工作的通知》、《吉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水利风景区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从制度上对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和水利旅游进行了规范。二是从规划入手,不断提高水利风景区规划水平,有效地保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我省的石头口门水库管理局和聚龙潭水库管理局分别邀请了来自香港的一家规划设计公司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为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加强调研工作,规范涉水旅游项目审批程序。《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出台后,如何进行操作和实施,各级水行政部门把握不准,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景区进行调查研究,并以蛟河市开展水上漂流水利旅游项目为试点,制定了吉林省水利旅游项目审批申报表,设立了严格的审批程序,使我省水利旅游项目审批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三)抓培训,夯实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我们一直把人才培养当作首要工作来抓,采取各种培训和学习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一是积极组织景区管理单位参加水利部举办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几年来有逾20名景区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二是省里自己举办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聘请我省著名水利和旅游方面的专家授课,全省就水利风景区规划和旅游市场营销等内容,共培训管理人员近百人次;三是组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景区管理人员赴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省份进行了学习考察,既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学到了水利风景建设与管理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四)抓管理,提高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管理就是按照事先设想的行动计划、方法、步骤而组织的活动,目标完成的程度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无论是抓水利景区管理,还是抓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始终把心用在管理二字上。我们把水利风景区管理、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从管理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我们把管理始终贯穿于景区规划建设、水利旅游项目审批、规章制度制定、人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健全了管理机构,落实了管理责任,明确了管理目标,制定了管理措施,从而保证了水利风景区的安全和秩序,促进了水利旅游的健康发展。每到旅游旺季,我们都通过文件、短信等形式,提前向各景区发布安全警示,通过强化管理使水利风景区建设达到了“四个安全”即水资源安全、环境卫生安全、水利工程安全和游客人身安全。
(五)抓特色,提高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吉林省水利旅游在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力求做到特色鲜明,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根据我省东、中、西部的特点,构筑具有区域特点的水利旅游精品线路。东部地区以电站、山色、界河、边境为纽带,建立以民俗风情、风貌、人文历史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中部地区以水库、江河、城郊休闲、垂钓为重点,建立以休闲、度假、娱乐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西部地区以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江河为连接,建立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我们还同旅游部门合作,将10处水利风景区纳入旅游线路,扩大了水利旅游的知名度,初步建立起了水利旅游品牌。
(六)抓典型,提高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在全省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我们注意培养好的典型,并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了石头口门水库、新立城水库、净月潭水库、聚龙潭水库和查干湖等国家水利风景区在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进行宣传推广,并通过现场会等形式,组织全省水管单位和水利景区到典型单位参观学习,用典型引路,带动了全省水利风景建设与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今后设想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以这次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全国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在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中不断强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强化标准,严把景区评审和水利旅游项目审批关。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前提和原则,我们要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和《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搞滥竽充数。特别是在涉水旅游项目审批和监督管理上要有所作为,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工程安全负责、对游客安全负责的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履行好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二)强化基础,增强水利旅游的发展后劲。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不但美化了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和谐,而且还增强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实力,保证了水利职工队伍的稳定。要想做大做强水利旅游,必须强化水利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契机,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把工程建设和景区建设结合起来,要建设一个工程,打造一处水利景观,突破传统工程建设思路,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力求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相协调,实现水利工程和水景观的双重功能。
(三)强化精品,打造水利旅游的品牌效应。国家水利风景区它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品牌,它更是我们水利行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我们一定要打好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这张王牌,强化精品意识,突出水文化特色,塑造精品水景观,整合水利风景区资源,适时建立水利旅游协作组织,将水利旅游纳入社会大旅游规划之中,使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的休闲度假的精品线路。
(四)强化宣传,提高水利风景区知名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旅游地位日显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网络、展会等形式,加大对吉林省水利风景区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各位代表,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利旅游做为水利行业的新兴事物,其发展和壮大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水利部门通力合作。我们热切期盼水利部、吉林省各级各界领导在今后继续关注和支持我省水利风景区事业的发展,我们也真诚地欢迎全国水利同仁到吉林省水利风景区观光、度假。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