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浙江宁波市洪水风险管理探索出成功经验
 
分享到:
2018-12-25
 

  □本报记者 席晶 通讯员 章杭惠

  人们形容洪水来势之凶猛,常冠以“猛兽”二字。

  暴雨洪水来袭,哪里淹没深、历时长?哪座水库负重,哪段堤防告急?怎样应对处置,如何快速决断?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浙江省宁波市的洪水风险管理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应对洪水的安全之道。

  风险预判——

  精准预报,动态评估,让决策“有底”

  宁波的防汛抗旱指挥平台上,有一个城市洪水风险图绘制与管理系统。相比静态的洪水风险图只提供设定情景下的淹没信息,该系统集水文、地理信息、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多专业技术于一身,可智能分析城市洪涝风险,并可查看洪水的实时风险,在线绘制动态洪水风险图。

  实时洪水风险图可快速反映当前区域洪水风险等级和干流堤防危急程度。动态洪水风险图绘制功能可根据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报,结合实时水雨情和工情信息,通过拟定水库、闸泵等水利工程调度模式,模拟河道洪水演进过程,绘制未来区域淹没水深和淹没历时图等,并对不同防洪保护对象进行洪水影响分析。

  小区、学校、医院、道路、下穿立交是否面临洪涝威胁?

  一图在手,一看便知。

  “做决策的时候知道结果,心里有底。”宁波防办常务副主任劳均灿既是这一系统的创设者也是受益者。相比仅凭人的经验应对多种因素交叉组合的复杂局面,动态洪水风险图可以提供更直观、更精细、更周全、更科学的决策参考。

  降雨预报是这一系统准确运算的前提。宁波市汇集融合包括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等国内外六家主流气象机构的网格预报数据,对区域、流域、水利工程等关注对象未来的降雨信息进行融合分析。同时,接入实测雨情数据,快速评估、智能校正预报结果,促其愈发精准。

  “最关键的是宁波建立了大量基础性的感知体系,能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调度的全面实时掌控。”具有水利与信息化双重背景的宁波弘泰水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孟业强调,“正因为宁波水利局历任局长对水利信息化的高度重视,陆续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工程感知体系,才保证了洪水风险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个个安装在水库、河道、闸泵的传感器,全天候无死角地感知并传回降雨、水位变化等信息,成为预测分析的可靠依据和重要支撑。

  精准测报支撑科学决策。“‘灿鸿’台风影响前,我们预测余姚内河最高水位3.11米,最终实测水位3.13米。”宁波市防办副主任周则凯介绍说,当时余姚市城防工程尚未完工,精准的预报为防汛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极大缩减了堤防全线加高沙袋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提高了决策的精准度。

  系统的生命在于应用。宁波城市洪水风险图绘制与管理系统,在成功防范2015年“灿鸿”“杜鹃”、2016年“莫兰蒂”等超强台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台风影响前”预测预判,在“台风影响时”实时评估措施成效,在“台风影响后”预报退水时间、预判救灾形势,贯穿了灾害防御的全过程。同时,在宁波巨灾保险标准制订、及时启动理赔响应及灾后理赔处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了2017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一等奖。

  风险分担——

  政府投保,高效理赔,为群众“暖心”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全市约3300个自然村、17万住户极易遭受台风和洪水侵袭。

  如何在天灾降临时保护好群众利益?2014年11月,宁波出台了《关于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国首批巨灾保险试点城市之一。

  其中,公共巨灾保险是政府运用保险的经济补偿机制,向台风、暴雨等巨灾造成的居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予救助补偿的政策性保险。

  不同于商业保险,它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原则,具有政府抚恤救助的性质,成为巨灾影响后的风险“缓冲垫”和社会“稳定器”。

  比如,家庭财产损失救助,并不是按照居民家庭财产实际损失给予赔付,而是根据灾情,普惠性地分档给予固定额度的救助赔付。若巨灾导致居民家里进水超过0.2米,按照进水深度的不同,每户给予500~3000元赔付。

  洪涝灾害影响点多面广,如何快速理赔到位?

  一个金属质地的“标准水位桩”紧贴在奉化区西坞街道柴家堰村一户人家的南墙上,周边的水泥墙上还保留着洪水淹没过的痕迹。

  人保财险公司郑波介绍说,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只需观测水位桩的水位线高度,录入水灾远程定损理赔系统,就可快速计算出每户人家的进水高度,自动生成符合救助标准的名单及赔付金额。

  “公示后5个工作日即可赔付到群众手上,实现快速、有效、精准地救助理赔。”宁波市民政局主管巨灾保险的王挺处长告诉记者,公共巨灾保险的成功实践还衍生出宁波公路巨灾保险、小微企业财产损失等一系列巨灾保险产品,促进宁波于2016年6月获批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

  “好哇!”“嘎好!”

  记者在柴家堰村随机走访,村民们对公共巨灾保险的评价多是脱口而出。在这个经常遭受洪涝困扰的村子里,有的村民甚至能指出墙上的某条水痕及其所对应的赔偿金额。

  村民姜维君表示,希望可以购买低廉的商业巨灾保险,在洪灾中获得更多赔付。

  引导和鼓励居民购买商业巨灾保险,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灾害保障需求,提高居民灾害损失补偿水平,正是保险公司积极投身公共巨灾保险所看重的。

  保险公司利用专业优势向受灾群众提供快速、精准的保险救助理赔,不仅减轻了政府在抗灾救灾期间人力、物力、财力的压力,而且推动了巨灾损失补偿,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保险市场、巨灾基金共同承担的多元化补偿模式转变。

  2014年至2016年试点期间,宁波市累计启动5次大面积理赔工作,向16万余户次受灾居民支付救助款近9500万元。

  保险,正在成为这个城市的风险管家。

  风险防范——

  拓展领域,不断完善,促服务“升级”

  识别洪水风险、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来化解风险,就是洪水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

  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是宁波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突出难点。山洪突发性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顷刻间成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沉重的灾难。全国每年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约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60%~80%。

  小流域源短流急,成灾更快,预报预警更难,监测、预警、转移,往往有如“生死时速”般危急。

  由监测预警向预测预警转变,可有效延长灾害预见期,在生命与山洪的较量中抢占先机,赢得胜算。

  宁波市水利局加速推进这一项目的研发与应用,利用准确性相对较高的雷达短临降雨预报,结合城市洪涝风险分析技术,在提高预报的时间和空间精度的基础上,进行提前预警和果断处置,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今年9月,宁波市级山洪灾害短历时风险预报预警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在随后发生的“9·16”暴雨中向北仑、象山等地发布了预警信息,比监测预警提前了1~2个小时,为当地群众转移避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每小时降雨60毫米,洪峰水位会达到13.58米……这些具体数据老百姓看不懂,也不关心,大家真正关心这些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怎样把专业数据“翻译”成老百姓看得懂的预警指标?

  劳均灿还有“点子”:下一步要在每个村子设立一个“洪涝预警桩”,画上蓝色、黄色、红色的标识,在气象局发布降雨预报后,水利部门运用洪水风险分析系统计算出淹没范围及高度,告诉老百姓:“这次要淹到蓝色线的位置,对步行有影响。”

  “政府做不到所有的事,但要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方式告知结果及影响,这是政府的职责。”发布简明易懂的洪涝灾害风险警示,有助于引导公众自觉规范涉水行为,自发采取减灾行动,规避洪涝风险。

  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2018年至2020年,宁波市公共巨灾保险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结合前三年的试点经验,市财政每年安排5100万元巨灾保险经费,其中,4080万元作为保费支付给共保体,1020万元作为巨灾风险准备金,转入巨灾基金账户。

  巨灾风险准备金专户管理,独立核算,逐年滚存,统筹使用,作为大灾年份的赔款准备。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当年赔付金额、税费和运营费用之和超过当年保费时,超过部分由巨灾风险准备金以追加保费的形式,在次年年初支付给共保体,并以巨灾风险准备金的累积总额为限,超过巨灾风险准备金累积总额的部分由共保体在保险合同约定限额内自行承担。

  相比试点期,公共巨灾保险的赔付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住房进水最高赔偿标准提高1000元,人身伤亡抚恤赔付标准加倍,救灾安置费用赔付标准由每人每天赔付90元提高至150元。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里的这句话正是防洪风险管理的精髓所在。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宁波的洪水风险管理实践正是这两个转变的生动诠释,它用科技、用智慧为这片富庶之地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安全网,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创造与获得,也让人们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12月25日

席晶 章杭惠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杭州临安区: 问题销号 惠企利民
“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强化党建引领 聚力科技创新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黄岩答卷
浙江义乌市:全域分质供水 高效利用再生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