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做主人,不做过客——记黄委援藏干部房明立、王文成
 
分享到:
2014-09-18
 

房明立(左一)在年楚河橡胶坝坝基处作技术指导

王文成(右二)带队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检查

组织专家徒步查勘雅江支流多雄藏布

调研途中遭遇雪灾

  □ 本站通讯员 都潇潇 方祖辉  

  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

  这是摆在每一位援藏干部面前的命题。用了三年的时间,黄委援藏干部房明立、王文成递交了一份圆满的试卷。

  一

  再过一个月,日喀则昂仁县日吾其乡色米村就要进入冬季。这里雪山戈壁、草场稀疏依旧,可村民们却一点也不愁,过去靠天放牧时牲畜“夏肥、秋瘦、冬死”的日子已成为历史。

  这份从容的背后是黄委援藏干部房明立的功劳。在驻村期间,他通过争取项目,为该村修建小水塘一座,改善牲畜饮水和灌溉农田100多亩,赢得了当地藏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011年7月,河南黄河河务局职工房明立、黄河设计公司职工王文成受黄委选派,来到日喀则地区水利局,分别担任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副总工程师。

  刚到日喀则不久,房明立便被派往色米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在驻村期间,他多次前往海拔均在4300米以上的村民家中走访。得知村里没有牲畜用水,他就与技术人员一道拟定饮水、灌溉工程。在十几里以外不通公路的雅鲁藏布江峡谷查找水源、勘探生产道路。

  这是一条称不上道路的路,左手边是峭壁,右手边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最宽处只有一米,异常险峻,只能骑马前往。

  “更惊险的是,从对面来了一群牦牛”。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他骑的马紧紧地贴着崖壁缓慢地往前挪,与牦牛错峰“会车”。晚上回到驻地,房明立才觉得腿有些疼,撸起裤腿一看,腿上青一块紫一块。房明立说:“这是遇牦牛群时,跟山体亲密接触摩擦的”。

  2014年年底将全面竣工的年楚河水生态橡胶坝工程,已具备蓄水条件。该工程主要为日喀则地区明珠湖和贡觉林卡及周边湿地补水,涵养水源,也有利于沿岸农田非汛期保墒,改善农作物种植条件,促进农业生产。

  “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最复杂的橡胶坝工程,一切都靠我们自己摸索。”房明立告诉记者,在内地建设一座橡胶坝不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但在西藏,首先考虑的是特殊环境因素:紫外线强,高寒地区。更让工程人员头疼的是,高寒地区建设工期短,11月15日至来年3月15日为非工程期,不准施工。加之西藏地区河流有个显著特点:汛期来水量非常大,也非常急。

  简言之,从3月15日开始施工至6月15日汛前,工程必须结束。为此,作为技术负责人的房明立反复测算、研究,合理、紧凑地安排工期。另外,对设计进行优化,采用全段导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该工程主体施工比预计提前10天结束。

  “这功劳离不开当地部门的支持。在电力保障、工程占地等方面,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房明立诚恳地说。

  为了尽快熟悉日喀则的水利基本情况,房明立利用下工地检查的机会,走遍了日喀则地区十八个县(市),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深入到河湖沟渠、深入到施工现场,走遍了日喀则的山山水水,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有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深刻地认识。在当地干部的协助下,他完成了《日喀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并提出了开展日喀则地区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考虑,充分吸纳“工程、经济、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河南黄河治黄理念的精髓,结合西藏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运用到雅鲁藏布江及日喀则的中小河流的治理思路当中,并征求日喀则水利局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援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他还利用休假时间与黄委援藏办筹备了两次援藏对接会。带领日喀则水利局考察组,参观了黄河小浪底枢纽、花园口至柳园口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黄河水量调度指挥中心,黄河防洪会商系统,使西藏水利干部开阔了眼界,对提高日喀则水利发展的层次、加快发展速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黄河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思路和做法对日喀则水利发展有着很有益的启示。通过座谈,日喀则水利局与黄委各大局院建立了援助关系,双方交流了水利发展思路,找准了援助需求,增进了感情,拓宽了援藏新领域,从防洪减灾、基本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水利援藏工作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日喀则地区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以往历批次援藏干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房明立还和技术人员一道,对从2004年起黄委就开始援建的土工实验室进行详细地调查摸底,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对软硬件设施进行完善,新建实验室用房100多平方米,并整理完善资质申报资料。截至目前,援建的土工试验室项目硬件建设已竣工,正在协助办理资质,实验室已达到运行条件。目前,该实验室已经承接了萨嘎县草场灌溉等多个工程混凝土质量监测任务。未来正式投入使用后,将对保证日喀则地区水利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技术保障作用。

  二

  作为“世界第三极”,西藏承担着全国1/8国土面积的生态建设和保护任务,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亚洲水塔”和“气候调节器”。在这片高天厚土上,生态环保重中之重。

  王文成履职后,前期分管日喀则地区水土保持业务工作,后期负责日喀则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日喀则当地流传一句话,叫“两巴一嘎,谁去谁傻”,暗示着岗巴县、仲巴县、萨嘎县等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劣。然而这些“无人区”地下却蕴含着丰富的矿产,很多铅锌矿企业在此开采。

  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生态环境及其脆弱。王文成缺氧不缺精神,连续3年带领执法人员到 “傻子”才去的海拔4700米以上的矿区、企业、生产建设项目点进行水土保持法宣传及执法工作,为日喀则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打下基础。

  “不来西藏,不在这里呆上3年,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在西藏的艰难。”王文成说。2013年10月,一次工作调研返程的路上,在翻越5200米喜马拉雅山垭口时突遇暴雪。由于积雪厚、能见度低,车行驶着行驶着就滑出路基,除司机以外的车上人员都下来垫砂石,推车前行。这样的状况,反反复复。同车的一位挂职干部最后快绝望了,此时,路基和路标已经看不见了。王文成估算了一下,还有约八九千米就能到达最近的村庄,再难也得下山,如果被困在山上,后果不堪设想。后来他们分工,两个人分别沿着路基向前,以这两人为参照,第三人走路中间,车辆打开大灯,跟着第三人的模糊身影向前行驶。这种前行的方式,得到路旁进藏旅行被困的私家车主认可,纷纷跟在他们的车后面,艰难下山。

  在正常情况下,300多千米的路程四五个小时就可到达,那天他们早晨6点出发,晚上11点才到达日喀则市。之后,他们从新闻中得知,那次雪灾,154人被困,4人死亡。

  在采访过程中,房明立和王文成语速缓慢,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他们总是想一想、顿一顿、停一停才回答。一开始记者以为这是受访者的习惯,后得知,这是进藏后,首先要学会的一件事情——慢下来。

  因为缺氧、气压低,开会或者看资料成了一项体力活,“脑短路”是常有的事情。王文成告诉记者,每次开会之前,他们要把需要发言的内容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说完一个问题,就在后面打个对勾,表示这个已经结束。因为他们正在说话时,突然就忘记说到哪儿了,说些什么。这种即说即打对勾的小窍门已经成了日常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方式保留了下来。 

  王文成还告诉记者,他是青海人,在从平原地区到西藏的人群中属于适应环境强的人。然而,不光开会的时候常常会“犯迷糊”,长时间的脑力思考也是不行的。每天整理资料到晚上10点多就撑不住了,在内地,整理资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 

  语速、走路的缓慢,不代表思维、行动的缓慢。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王文成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在工作中,他发现西藏基础资料缺乏、基础研究薄弱,水利项目前期参与队伍水平相对较低,给项目立项及后期实施带来许多的隐患。因此,他狠抓水利项目前期质量,建立了设计服务队伍黑名单制度,为全区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

  与此同时,在王文成的主持下,《日喀则市鲁孜沟水土保持示范区可行性研究》完成。这个水土保持示范区工程已经于2014年初开工建设,是日喀则地区第一个水土流失防治示范园区。

  “我们针对西藏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进行了探索,也在区域水土保持树草种选择、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为未来日喀则地区和整个西藏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经验。”王文成告诉记者。

  在采访和文章表述中,“难”只是一个简单的汉字。真正的难,是他们一直在面对的。更多的时候,他们考虑的不是难,而是为西藏留下些什么?

  三

  两年援藏期满,根据工作需要,西藏水利厅和日喀则水利局一直要求两人延期一年。房明立、王文成以大局为重,毅然决然延期一年。

  在一次又一次的调研中,房明立、王文成逐步建立起“做主人,不做过客”的理念,希望通过他们的学识、经验从更高更宽的视野和境界重新审视日喀则地区水利事业发展。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他们明确地意识到,援藏不等于扶贫,而是要把援藏放到中央治藏方略的大背景下去考量,在机制体制上开拓创新。

  通过前两年的扎实调研,他们基本摸清了日喀则水利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根据中央、自治区党委、水利部及上级部门精神,提出日喀则水利发展思路、布局、目标和具体措施。在黄委的大力支持下,他俩勇担重任,利用黄河设计公司的技术力量协助地区水利局着手编制“十三五”规划,开始重点项目的筛选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工作,筛选出10多个有发展潜力、单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水利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日喀则地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成稿(初稿),估算投资超过400亿元,得到各级领导好评。

  该规划是日喀则地区水利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个5年规划,规划的编制为未来日喀则地区水利发展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黄委的大力支持下,房明立、王文成充分利用黄委的技术力量,从黄河设计公司抽调专家利用两周时间到实地勘察并完成年江灌区的项目建议书。该项目建议书引起日喀则地委和地区行署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因为该项目将解决日喀则四大旱区之一的江当12.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远期可以再造一个相当于日喀则市区大小的开发区,将对推动日喀则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房明立、王文成通过与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沟通,详细介绍了黄委管辖的黄河设计公司技术实力。在多次的技术援助后,其技术能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日喀则水利局乃至地委行署主要领导高度赞扬和信任。最终行署与黄河设计公司建立了关于各类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战略合作关系,于2013年4月在日喀则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日喀则地区的大型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建设等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等任务交给黄河设计公司。这种援助与合作的形式,无疑为日喀则各项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通过战略合作,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拓展渠道、培养人才,提高综合能力。”黄河设计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多雄藏布和美曲流域综合规划和雅江中游段拉孜大桥(查务)大竹卡段综合整治和开发工程双方已经开始合作。

  在接回两同志的座谈会上,日喀则水利局党组书记边巴等领导及日喀则水利局干部职工对房明立、王文成同志3年援藏期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无私无畏的援藏精神和对日喀则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这不仅是对房明立、王文成两名援藏干部的肯定,也是对黄委援藏工作的褒奖。近年来,黄委举全委之力,以“人才援助、技术援助、项目援助”为水利援藏的工作重点,先后援助日喀则水利局、日喀则水文大队、西藏水利厅水利机动抢险队的设备和资金总额达800多万元,派出援藏技术干部6批近20人,为西藏水利系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00余人次,对促进西藏对口援助地区的水利事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了解到,王文成还要回日喀则再延期“服役”半年,因为“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黄委新援藏干部刚刚接手工作,需要他带队,做好衔接工作。

  即将踏上熟悉的援藏路,王文成带去的不光是一份份的技术报告,更多的是4万多黄河人在后方的鼎力支持。(本文图片由王文成提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9月18日

都潇潇 方祖辉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坝岸智能卫士”上岗记
十座涵闸“脱胎换骨”唱新歌
不负盛夏之名 远赴竣工之约
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主题教育新成效集聚备汛战汛新动能
黄委启动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