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筑就雪域高原长治久安的水利基石
——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2015-09-11

  西藏有着“中华水塔”美誉,但这里的河流湖泊真正按照人类意愿泽被藏区民众却是以西藏自治区成立为起点的。

  1968年,在没有任何技术参考资料和现代化施工机械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群众依靠人拉肩扛,在林周县修建起了一座库容900万立方米的水库——虎头山水库。这一伟大壮举结束了西藏没有水库的历史,改变了西藏原始的用水方式,开创了西藏水利事业新纪元。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西藏几代水利人的顽强拼搏,西藏水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满拉、旁多等大中型水库相继建成,总库容达24.4亿立方米,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5万亩,解决了235.5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53万千瓦……

  如今,西藏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拉洛水利枢纽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不久将护佑更多藏区民众走上幸福之路。而水利,也正在书写西藏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批控制性水利工程陆续建成并产生巨大效益

  西藏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众多的雪山冰川组成了巨大的天然水库,是我国水资源最富集的省区。区内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亩均水资源占有量、水能理论蕴藏量、冰川总面积等至少6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历史原因,西藏水利的发展起步晚、水平低。据《西藏水利志》记载,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前,全区没有一座蓄水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农业灌溉面积仅有30多万亩。广大农牧区基本没有供水工程,吃水靠人拉马驮。大江大河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作为水能蕴藏量达2亿多千瓦的水电大区,即使到了1971年,全自治区小水电装机容量也仅为3 240千瓦。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水利事业也随之起步。以虎头山水库为起点,西藏地区持续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建成了一批小型蓄水引水工程和小水电站,奠定了西藏水利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各级抓住中央加大援藏的机遇,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利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水利总投资近400亿元,而进入新世纪后的3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投入就超过300亿元。到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的2015年,全区已经建成蓄、引、提和地下水工程15 278处,实现供水总量24.62亿立方米,建设防洪堤总长3 380公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位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年楚河流域的满拉水利枢纽,是国家“八五”期间援藏建设的大(2)型水利工程,水库库容1.55亿立方米,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水保和水利旅游等综合效益。据枢纽管理局局长罗小和介绍,工程自1999年建成以来,截至2014年已经累计向下游江孜县、白朗县、康马县、桑珠孜区“一区三县”的23个乡镇171个村供水89亿立方米,发电9亿千瓦时,累计增产粮食超过30万吨。尤其是在防洪方面,通过调蓄洪峰,将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在2000年抵御年楚河流域近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削减洪峰的作用,保证了下游防汛安全。

  在拉萨河的上游,被称为“西藏三峡”的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巍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中。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确定开工的23个重点项目之一,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确定开发任务为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水库总库容达12.3亿立方米,创造了海拔最高库容最大、海拔最高防渗墙最深、海拔最高抗地震烈度最大的沥青混凝土心墙、海拔最高单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隧洞最长等多项世界纪录。工程于2009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10月下闸蓄水,同年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农业灌溉面积36万亩,年增加发电量6亿千瓦时,有效缓解拉萨市城市用电紧张局面;通过调蓄洪峰将拉萨市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同时使拉萨市远期城市供水保证率由73%提高到95%。

  旁多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刚刚建成,另外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拉洛水利枢纽又铺开了战场。这一西藏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日喀则市四大旱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45万亩农田有效灌溉,而且将在扶贫开发、生态保护、电力供应和防洪减灾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工程于2014年正式开工,今年全年投资任务15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资8亿多元。有关各方铺开了20多个施工点,正在组织施工大会战,昼夜不停加快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年度任务完成。

  在建设骨干水源工程的同时,西藏持续实施了山南江北灌区、“一江两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开工建设了澎波灌区、雅砻河恰央水库、尼洋河综合治理与保护等重点水利工程。以防洪减灾为目的,全面开展了流域面积3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雅鲁藏布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狮泉河和象泉河、通天河、措勤河等河流以及90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项目涉及34个县(区),综合治理河长1 326公里,建成高标准防洪堤1 606公里,使全区7个地(市)和55个重点县城防洪能力全部达到30年一遇~100年一遇标准。同时完成了70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和23座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恢复水库库容1 370万立方米。这些项目建设,显著提升了西藏防灾减灾能力。

  民生水利遍地开花,党的惠民政策温暖千家万户

  在林周县旁多乡的一个村庄,高高的山坡上矗立着一排排房子,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这里就是当地著名的寺庙达龙寺。寺庙内有专门的抽水泵房,每个院落都有出水龙头,供水体系十分完备。达龙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团旦告诉记者,达龙寺有将近100人的僧人和工作人员,由于地势陡峭,没有就近水源,过去都是到2公里外的河道里拉水,用水十分困难。2012年县里专项安排36万元为寺庙安装了高扬程抽水设备和管网,现在只要打开龙头,清清的自来水就流到了池子里,洗衣、做饭、沐浴,再也不为水发愁了,真诚地感谢政府为他们办了件大好事。

  达龙寺只是西藏自治区近年着力解决寺庙供水的一个点。从2012年开始,在水利部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对全区所有寺庙供水情况进行普查并作出专门规划,先后投资近5亿元,彻底解决了3 000多座寺庙近4万僧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4万多名僧尼和管理人员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而在全区,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群众吃水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事业发展。“十五”时期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68万群众吃水困难问题。“十一五”时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解决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户户通”工程,重点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将自来水直接接到群众家里,大大提升了群众生活水平。据统计,全自治区共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7 500余处,解决了200多万农牧民和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彻底摆脱了千百年来人拉畜驮喝脏水苦水的历史,大大改善了群众健康状况。每一项工程的竣工都有一场欢乐的盛宴,群众载歌载舞,盛赞人饮工程是“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与人饮解困同样备受称赞的是农村小水电建设。由于地域广阔,居住分散,解决西藏农牧区用电问题十分困难,主要途径就是发展小水电。50年来,西藏农村水电事业经历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型为主、社队自办、民办公助、遍地开花”发展阶段和八九十年代“无电县建设、农村电气化、农网改造”的发展阶段。进入“十五”时期,西藏实施了边境乡镇光明工程、“送电到乡”工程、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时期实施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使西藏农村水电建设实现了从稳步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的飞跃。截至2014年,全自治区农村水电建设投资84.4亿元,建成农村小水电站385座,装机总容量达24.3万千瓦,解决了80多万农牧民群众用电问题,全区县乡通电率达到100%,人口覆盖率达到95%。璀璨的水电明珠结束了农牧民靠酥油灯和松脂照明的历史,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社会文明进程,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工程”。

  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雪域高原“新粮仓”正在生成

  走进林周县春堆乡春堆村果当组,记者看到的是大片金黄色青稞田,水泥衬砌的小型渠道纵横交错,延伸到田地深处。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民一边唱着歌,一边收割着庄稼,构成一幅和谐幸福的丰收美景。同行的林周县水利局局长普布旺堆告诉记者,这个小组有1 800多亩耕地,过去没有水利设施,全部靠天吃饭。2011年开始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修了2座水塘和5公里引水渠道,把耕地全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青稞产量从过去每亩不到150斤一下提高到了500多斤。群众高兴地说,小农水工程让他们村子变成了衣食无忧的富裕村。而同样通过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边觉林乡卡友村当杰组的4 000多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水利化,村民依托水利工程建起了100多个蔬菜大棚,一个大棚每年增收2万多元,当杰村也成了远近有名的大棚蔬菜专业村。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只是西藏全面开展农牧区灌溉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而在整个西藏,历史上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农牧业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状态。自治区成立以来,围绕“粮食自给”目标,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实施了“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使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先后建成了满拉、墨达、雅砻三大灌区和28个万亩以上灌区,控制了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流域3个西藏粮食主产区的灌溉用水。建成了旁多水利枢纽以及江雄、阿涡多等骨干水源工程,相应配套建设了一批大中型灌区。其中旁多水利枢纽设计控制灌溉面积达65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预计年增产粮食达25万吨。正在建设的澎波灌区和拉洛水利枢纽配套灌区项目,将通过区域调水工程实现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曲美等重点旱区的灌溉问题,保障70万亩农田、草场灌溉。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支流雅砻河流域的雅砻灌区,从2001年开工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期实施”原则,历经10余年努力,完成投资3.1亿元,建成干渠13条170公里,支渠140多条,形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6万亩,成为西藏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通过灌区建设,形成了对全区集中连片耕地灌溉用水的保障系统,有效解决了拉萨、日喀则、山南粮食主产区灌溉问题。目前全自治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45万亩,饲草料地灌溉面积达到18万亩,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有力地支撑了西藏地区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一片神奇古老的高原,那是年轻美丽的西藏……”

  西藏,正在焕发出蓬勃、开放的力量,演绎着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精彩华章,而水利,在历史的嬗变中,创造了雪域高原的奇迹,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治水兴藏的恢宏画卷,成为展示自治区发展成就的一张靓丽名片。

  西藏水利50年成就采访组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9月11日



  相关新闻:
西藏水土保持“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管理
西藏水利厅副厅长扎西平措一行慰问当地水库项目部
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检查组到结巴水库检查指导工作
西藏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正式由第三方提供服务
西藏全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培训班圆满结束
长委水保局赴藏对西藏2017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进行督查
西藏积极推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分类管理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最美家乡河.jpg
大图.jpg
把握经济“脉搏” 谋探发展“良方”——山东德州河务局经济工作发展纪实.jpg
网站首页大图.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