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一以贯之”促“开花结果”
——浙江湖州市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分享到:
2023-10-18
 
  □本报通讯员 郭千里

  浙江省湖州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是绿色发展的先行地,也是全国最早探索实施“河长制”的地区。 

  多年来,湖州建立了立法、标准、制度、智慧、公众参与的“五位一体”河湖长制特色工作体系,一以贯之打造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的全域幸福河湖,推动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人水和谐共生,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种好先行先试试验田 

  2003年,长兴县率先探索“河长制”,由当时水利局、环卫处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河长,推动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后,长兴县相继出现由乡长担任的乡级河长,村长担任的村级河长,以及4位副县长担任的县级河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河长体系。2013年,湖州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长制”。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从太湖之滨推广至全国万千河流。 

  近年来,湖州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湖州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入太湖水质连续16年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湖州市连续多年夺得浙江省治水“大禹鼎”奖项。 

  创新工作机制聚合力 

  多年来,湖州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推动河湖长制纵深发展。 

  湖州目前共设有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3636名,市、县两级全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湖州还在全省率先推行“绿水币”机制,经验模式在全省推广,打造了共青团“河小青”、妇联“美丽河嫂”等品牌,群策群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全面建成“河长在线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全市各级河道、河长信息全部纳入大数据管理,实现巡河轨迹实时化、巡河日志电子化、巡河记录可追溯,各级河湖长巡河率保持在100%,并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及人工巡查等手段,不断提升河湖信息化监管水平。 

  湖州创新监督考核机制,出台河湖长考评办法、河湖长履职督查方案、基层河湖长巡河管理办法等,将河道管护成效与河长履职挂钩,考核结果同步纳入区县“五水共治”、美丽湖州建设等工作中进行考核。湖州首创“河长制生态联勤工作机制”,在重要水域设置“生态联勤警务站”,水利、公安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各级河长协同配合,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湖州建立了太湖共治机制,签订湖州-嘉兴、湖州-吴江环境友好区域协作意见,实施联动治水。2022年,湖州南浔区、嘉兴桐乡市、苏州吴江区建立协作机制,成立长三角首个两省三县“联合河长制工作室”。2023年8月,湖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河长办负责人签订了《环太湖四城市河湖长制协作机制》,合力推动区域联动治水。 

  打造幸福河湖新样板 

  湖州近年来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完成河道综合治理1600余公里、河湖清淤9000余万立方米,高标准建成1000余条“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建成省级美丽河湖52条、水美乡镇49个。 

  湖州努力打造江南水网地区的幸福河湖样本,为全国幸福河湖建设提供湖州智慧,如打造河湖开放空间,让群众“可亲可近、可游可赏”;推动河湖岸线和公园、绿道等亲水节点无缝衔接,民宿、露营、咖啡馆等新业态串点成线。 

  湖州积极盘活河湖资源,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经过系统整治的德清县蠡山漾成为全国首个示范河湖,还吸引了总投资5.8亿元的古婚俗文化项目入驻,村集体经济收入6年间增长10多倍。长兴县洪桥镇培育出“漾荡河蟹”农产品品牌,获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河蟹品牌中的“顶流”。2022年,洪桥镇河蟹总产量达1700吨,总产值2.2亿元。 

  湖州在资源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宣传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太湖溇港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今,溇港已经成为湖州人引以为傲的水文化名片。幻溇小集镇、杨溇民宿群、小沉渎民宿群等一批项目先后在溇港落地,吸引社会资本超10亿元。 

  再接再厉奋进新征程 

  2023年8月10日—11日,全国首个省级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推进会——浙江省“深化河湖长制,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推进会在湖州市长兴县召开。会议肯定了湖州取得的成效,强调要在强化河湖长制上更进一步,在实施河湖系统治理上更进一步,在建设幸福河湖上更进一步,为全国提供更多示范样板。 

  会后,湖州积极谋划,制定《湖州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未来五年推进“建设高速水路、强化生态修复、建设乐水三圈、培育涉水产业、创新体制机制”五大任务。 

  下一步,湖州将做到防洪更安全,城市防洪达标率持续保持100%;生态更健康,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力争保持100%,重要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环境更宜居,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产业更富民,滨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沿河湖村占比持续保持100%;管护更智慧,重要河湖水域岸线智慧监管率达到100%;全市所有区县达到全域幸福河湖建设目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3年10月18日
郭千里
责任编辑:王瑜
相关新闻
 
杭州临安区: 问题销号 惠企利民
“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强化党建引领 聚力科技创新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黄岩答卷
浙江义乌市:全域分质供水 高效利用再生水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